《□□中央关于精减职工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下面的正文中,有两行文字被钢笔在下面划了线:“……这次精减的主要对象,是一九五八年一月以来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新职工……使他们回到各自的家乡,参加农业生产。”
厂长用更加亲切的语气说:“根据政策,我们厂这次要精减十二名职工,都已通知到人,你是最后一个通知到的,我们想把你作为特殊情况留下来,但交上去的报告冇批得准,上级要求必须严格按政策办理。鹏翔同志,暂时回农村吧,将来国家经济形势好转,我们将优先把你请回来。”
鹏翔就这样离工了工厂,当时是一九六一年下半年。根据政策,三年以上工龄的他,还领取了40元离厂费。
五
两个儿子都回农村了,对于妈妈来说,这个打击确实不小;然而,翠民是个坚强的人,她相信自己的儿子,本质都不错,后头日子还长得很呢。
鹏翔在生产队出集体工,翠民担心他会有情绪问题,怕他象鹏飞一样也去”外流“,没想到儿子从一开始就与社员们有讲有笑、打成一片,妈妈这才放心了。
然而,翠民另有想法,她认为:大儿子在新疆,她暂时管不了。如今要认真思考下小儿子鹏翔的人生安排。他想让儿子去学一门手艺。至于学什么手艺呢?她考虑来考虑去,得出一点结论:人活在世上,离不开衣食住行四个字,三十六行职业,差不多都分别与这四个字有关。在思索中,她想到其中的“住”字,继而想到自己家的房子前不久倒塌了,现在母子在外面租房住,还不知要租到什么时候。鹏翔要是个泥水匠就好了,于是想到让儿子去学建房子的泥工;但这是个累人的活,建红砖屋还好,若是遇到建土砖屋,一口土砖十几二十斤,细细汉子还搬一砣砖不起;可转念一想,自己的儿子有的是力气呀;她眼前一亮,自言自语说:“要得,就让鹏翔学做建房子的泥水匠。”
翠英了解自己的儿子,二十岁的小伙子正是出山虎,而且长得高大壮实,为人勤快,遇事沉稳,胆大心细,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好泥水匠的。
鹏翔也认真思考了一番,认为妈妈让他学泥工的决定是对的。早在念初中时,自己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联想到建筑工人的工作是多么的有意义;因此,从中学时代起,他就喜欢那彰显建筑工人特色的黄色安全帽和蓝色工作服,就羡慕那数十米高的脚手架上凌空作业的建筑工人,就欣赏那凝聚了建筑工人智慧与汗水的漂亮而壮观的高楼大厦。
考虑到名师出高徒,母子两经过多方调查、了解,终于把目光锁定刘家大屋的泥工刘伯充师傅。接着,母子上门诚心拜师,然后办一桌盛情的拜师宴,一下促成了“高徒幸遇名师,名师喜得高徒”的最佳组合。
此后,鹏翔便跟着师傅建房子、学手艺,勇闯建筑市场。由于他天资聪颖,师傅教导有方,学徒不久,就有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翠民此时已有四十七岁年纪,人生也经历了不少坎坷,但她的形象仍然显得模样周正、风韵犹存,眼角的鱼尾纹又使她笑起来显露出宽厚仁慈的长者风采。她虽读书不多,却是个善于思索和学习新事物的聪明女人,从娘家做女儿开始,这么多年来,学会了许多生存技能:没学过缝纫技术但却是个受人欢迎的裁缝,没学过厨师,却掌握了较丰富的烹饪技术。团近几个生产队,谁家收亲嫁女、升学招工、生日寿诞、老人逝世……都喜欢喊翠大嫂来掌勺、帮厨。不但搞出来的东西味道好,而且食材耗用估算得准,浪费少。不论生产队还是大队,凡因各种原因需要开集体餐时,首先想到的是去喊翠大嫂来搞饭菜。生产队如果有什么物资要分给社员,都欢迎由翠大嫂来掌秤分配,因为她做事诚恳、为人正直、冇得半个错字把人讲。
六
哈密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鹏飞在火车的终点站哈密下了车。下车后,他在街市上漫无目标地乱走,顿时觉得那多民族人群的异域语言和装束,仿佛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放眼望去,哈密的市井一派繁华热闹之象,街上行人不少,商铺众多,远处虽有戈壁滩,但也有不少山地牧场。他觉得,哈密还是一个好地方,如能在这里打工那该多好。
经过询问,才知道许多招工单位都云集哈密,正在招人。鹏飞连忙赶到其所在地,他当时连地都还没有站热,凭着自己的兵役证作为身份证明,马上就获得对方认可,一下子就被新疆建筑三公司招去了。事后鹏飞想,当时如果自己不患感冒,不咳嗽,而且在招聘什么单位上做点选择和比较,那他完全可以找个更好的单位。
一走进三公司施工现场才发现,这
喜欢城南碧翠--吴翠民和她的儿孙们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