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在位期间,往往会预先选择好自己的陵墓。他选了洛阳的首阳山东作为自己的寿陵。并为此做了终制。作为一个皇帝,他能够想到“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已经相当不容易了,竟然还要求“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说实话,即便是我曾经所处过的那个“现代”,都有许多人无法企及他的那个高度,有的富人死后还会要求在骨灰盒里放各种陪葬品呢!
但是,看到他写到“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出言提醒道:“这话别人说也就罢了,可你是个开国皇帝。”
虽然,万事有始必有终是世间常理,朝廷更替亦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正常皇帝一般不都是说,“朕的江山会传之千秋万代”之类的吗?一个开国皇帝说“未有不亡之国”的,还真的挺好玩的。
“开国皇帝怎么了?有开国必有亡国,夏商周秦汉,皆是如此。”曹丕放下手中毛笔,忽又侧身正色看我,小心问道:“因着我选择“无为封树,无立寝殿”的薄葬。若是,若是将来我先你一步而走,他们是没有办法找到墓穴的。是以,没有办法同穴而葬。你,可以理解吗?”
废话!把尸体藏在山下,又没有封树,不造寝殿的。鬼都不知道葬哪里,后死的人怎么可能同穴而葬?这还用得着特意来解释一下吗?
“嗯。”我点头,“合不合葬的,又不是什么大事。在我看来,人死后烧成灰才好呢,又不占地方。”
“烧成灰?那不是挫骨扬灰吗?”曹丕疑问。看来他到底还是有点“局限性”的,对“骨灰”没有概念。他又看着我,认真解释道,“谁说不是合葬的?依着先汉制度,帝后合葬本就不合陵,同茔即为合葬。吕后营陵于高祖长陵以东,亦称合葬长陵。因着后汉儒学盛行及受班昭《女诫》影响,女子地位下降,皇后才不单独建陵而附葬帝陵同穴的。是以,自古以来,帝后不同穴,同茔亦称合葬,反更显得独立尊重。况且魂而有灵,无所不至,即便同茔异穴,难道心便不在一起吗?”
那个,他说得太快了。我能说有些术语其实没怎么听懂吗?
反正都还年轻,离死远着呢。况且我对丧葬之事和他真是差不多的观念,怎么葬都无所谓。
**
黄初三年十月,孙权复叛。
据说,故事是这个样子的。曹丕派使者去东吴,说听闻世子孙登聪慧,希望孙权送世子前来朝廷,授予他官职。实际上其实就是希望孙权送儿子来做质子。
传言,孙权听了陛下要封己子为官十分感动,泪流满面地牵着使臣的手,指天比心发誓,自己对大魏忠心耿耿,绝无二心。然后,恳切地婉拒了这个无理要求。
深夜,永始台寝殿
睡在身旁的人捋了捋我的头发,呼吸声急促而沉重,“我决心要出兵南征。”
原本枕着他的手臂快要睡着了,瞬间清醒,睁眼,“是要亲征吗?”
“倒也不算。”他低头,“其实征伐孙权倒是次要,此次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看上江东美人了?”我话音未落,额头已被伸手轻弹了一记,“打我干什么?”
“自刘协在位以来,青州、徐州一带存在臧霸、孙观为首的地方势力。名义上归顺父亲,却拥有自己地方和兵力,时常发生动乱。父亲他采取羁縻政策,虽有一些成效,总不得根治。若是此次能趁机一举将他们根除,自是最好,即便不能也要......”
“一句话就能说完的事!”我听得困了,摇着他的手臂打断。不就是地方势力和中央集权存在矛盾吗?说好的妇人与政,乱之本呢?你每次都一本正经地跟我说那么多,我不认真听吧,又不好。认真听吧,又觉得实在废话连篇,不得不打断。
“总之定然是要亲自前去才行。”他笑出了声,“此次后方在宛城,我们一同前去,也正好重游故地?”
“宛城吗?”我恍然想起了一些事情,“很多很多年前了吧?”
“嗯,我时常在想,如果那时候我们把诸葛亮带回来会怎么样?”
“我记得那时候你可说人家是乡野村夫的!”我觉得肯定是带不回来的,我们连黄盖火攻都提前知道的,结果赤壁不还是一样惨败?我到了这里,并不是我改变了历史,而是我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虽然我从来都不知道有个历史人物叫郭照。
“谁能料想到他竟会成为刘备的股肱。那时我也是万万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真能够取代刘协成为天子的。”曹丕又笑道,“还好,从那时到现在,我们皆是在一起的。”
我知道他一直是有野心的。
称帝对他而言其实并不是结果,而只是开始。他是想要完成曹操未了的事业,结束这乱世,一统天下的。江东孙权,汉中刘备,还有那些杂七杂八的地方势力,都是他想要解决的对象。
这次南征,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我能做的,也就是在他身旁默默看着而已。
**
黄初三年,十月
魏帝曹丕以孙权不纳质子为由,三路伐吴,借机剥夺了青州地方臧霸的兵权,这就是他所说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沛公”是刺到了,剑自然还是要继续舞的。青州地方的兵权得到了,孙权当然还是要征的。当我们一路到了南阳宛城之时,已然是十一月了。当年他十岁之时第一次骑马逃脱
喜欢魏宫二三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