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原本粉嫩犹如被浸染的布条般艳丽的天幕,已然渐变为深蓝色。依稀记得从大学的某一天起,我突然爱上了这一刻的天空,那种深蓝并不是常人脑中第一印象的蓝,而是难以用言语表明的。如果非要用一种事物来描绘她,我想,唯有那片深邃无际的海洋才足以配得上这绮丽的色彩吧。
慢慢环顾四周,双手紧缩在胸前的我仿佛画中的孤儿无助的打量着周遭的一起。汽轮依旧鸣着,两边的行人依旧笑着,不停蠕动的嘴里,发出的却是我无法理解的言语。
忽然,一幅深埋在我心底,曾经为之疯狂的画作浮现在眼前——《呐喊》。
那是一幅令人心生恐惧的画作,一个扭曲的人像站在海边,痛苦的捂住自己的头颅,艰难的张开模糊不堪的嘴巴,似在大声嘶吼着什么。不,不是似,而是切切实实的发出了那尖锐的吼叫。
在远处,是一艘晦暗的,覆满煤灰的邮轮。在他的身后,则有两个头顶绅士帽的男子,伏在栏杆上,仿若两道黑影般不停的笑着,笑着…;…;
而我…;…;理应站在那个扭曲位置的我,却愕然发现,自己只是倚在了那两个黑影驻足的地方。满怀期待,但又心生恐惧的将头转去,我看到的是自己,另一个自己。
她蓬头垢面,衣不蔽体,黯淡无光,在黑夜的怀中只如一道阴影,若隐若现。唯一闪亮的,唯有她指间,那根即将燃灭的香烟。
“妈妈!妈妈!”恍惚间,耳边传来一阵稚嫩的低呼,我下意识的向侧边看去,身旁一个还不足我半膝高的小女孩正站在她母亲的身旁手舞足蹈着,而她身旁的女人却并不像女孩一样高兴。
女人颤巍巍的坐在河边的观赏椅上,她的双手紧紧捂在眼窝的位置,虽然不知道被捂住的地方什么样子,但从她不停颤抖的身体不难看出,这个年轻的母亲,她正在哭泣。
好奇怪啊,明明是如此不相干的两个人,可自我将视线放到那个角落的瞬间,我干涸的泪腺再一次不争气的决堤。
坐在女孩身旁的妇女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她朴素的衣着,扎着马尾辫的头发,还有那双看起来就很廉价的布鞋使我联想到了一位我很熟悉,很尊敬的人——我的妈妈。
我的家庭虽然现在还算富裕,勉强算得上“上等”这个档次,但请相信,在我刚出生的时候,也就是1990年时,我的家庭完全可以用“一贫如洗”这四个字来概括,直到现在我都无法相信我究竟是怎么记得发生在我两岁时的事,我的母亲是当地一所民办中学的老师,父亲则为一家报社专门绘制插画,但那个时候两个人的工资都少得可怜,恰逢我的奶奶生了一场病,当时家里仅存的几百块钱积蓄都给了奶奶看病,尽管到了最后病看好了,但我的家里几乎一分钱不剩。
可为了年幼的我不至挨饿,我的父亲满脸微笑着的从家里平房的屋顶上摸了一个破铁锅,将它换成了钱,再用钱买来了奶…;…;而我的妈妈,就在那里站着,看着,不断轻抚着我毛躁的头,我永远也忘不了…;…;永远也忘不了当时妈妈脸上的那份表情,那绝对是幸福的微笑,即便到了这么困难的时刻,我的妈妈却依旧没有放弃希望。
然而,仿佛连天使都不再眷顾这个家庭,在我的奶奶病还没完全好时,我的父亲又遭到了一场飞来横祸,初夏的傍晚,正当工作结束的父亲拿着才发的工资买了半斤猪肉,心里想着家里人一定能解解馋的时候,一辆汽车突然冲了出来。它几乎在那个晚上,结束了一切。
根据医生诊断,父亲的右手粉碎性骨折,这对当时的家里来说简直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画家的右手简直相当于他们的生命,而一个男人的右手则是一个家庭的脊梁。
从医院出来的晚上,母亲就像是失了魂一样沿着这条河不停地走,一直的走,我问她去哪,她也不回答。终于,忘了是哪个地方,面色惨白的母亲再也撑不起自己羸弱的身体,她颓然的坐在岸边,低声抽泣起来。
呵呵…;…;不过说实话,我也忘了自己当时哪来的力量,也许是因为年纪还小,不懂世间冷暖的缘故吧,我就眼前这个女孩一样,捧起妈妈的脸,学着当自己发烧时母亲一定会做的事情,把自己的额头贴上母亲的额头,一边蹭,一边说,“兔宝宝乖,兔宝宝乖,给你吃糖,吃了糖就不哭了,乖~”
噗…;…;现在想想都还有些搞笑,就在我准备从口袋里掏出块糖给母亲时,却忘了口袋里只剩下了一张糖纸,尴尬的把那张黄绿相间的糖纸举在母亲面前,她看着我,破涕为笑。
就这样,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我的家庭一点点的挺了过来,我的父母,他们始终相敬如宾,无论什么时候都互相搀扶,互相支持。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竟然凭借日夜不间断的苦练,毅然改成了左手作画,他画的第一张画现在还挂在客厅的墙上。
遗忘,思绪飘落到那副诙谐的漫画上,因时间的流逝而被自己遗忘在岁月长河中的记忆悄然而至。人总是在成长中遗忘,在遗忘中成长,当脆弱的手臂终于触碰到祈望的存在时,曾经赖以生存的也随风飘逝了。
有多少人遗忘了过去,又有多少人在不停的遗忘中生存直至老去。而现在,被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回忆将那被遗忘的呈现在自己面前。
喜欢二十一凶犯默示录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