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说法里,有一个特别让我感到奇怪,那就是,郑和的第六次航行耗时四年,而文献记载,本次航行之前,郑和曾经到达东非那条最远的航线,也只是耗用了两年,那么这四年,郑和到底去了哪里,是否存在某些不为人知的神奇航行?
心里正想着,眼角余光发现这本手抄本似乎散发着暗黄色的光,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我将手抄本上下左右,前后翻动,果然,在某一个特定角度发现了异常,但这个角度非常不好掌握,基本上看到的字只是一闪而过。首发哦亲手抄本表面跟普通的纸有些差别,不仔细看根本察觉不到,用手一摸,表面有轻微的粗糙感,
我心中大喜,这本手抄本的材质,明显跟残卷一样,只不过更隐蔽写。我赶紧将玻璃钟摆拿了出来,透过玻璃钟摆,我大吃一惊,手抄本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页的最上面,写着‘郑和第六次航海综述’的字样。
这个发现对我们来说,无疑新奇的,虽然对眼下的处境可能无用,但我是个好奇心极强的人,特别是对世界上遗留下来的历史不解之谜,有着浓厚的兴趣。
韩宁问我:“老李,郑和的第六次航海是不是有些古怪?”
我点了点头,“没错,据历史记载,郑和的第六次航海所走航线的时间,跟之前相比没什么差别,但时间上多出了一倍,但因为其航海日志传言被销毁,所以,第六次航海的遭遇也成为了大众眼中的千古之谜。”
“别说了,咱们快看看吧。”
我心情也是无比激动,将玻璃钟摆重新放在手抄本上,一个惊天的秘密,浮现在我们面前。
这段文字是用相对白话的文字写出来,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文章的第一句便令我大吃一惊,文中写到:
永乐十九年,郑和病危!宝船还未完全准备完毕,郑和不顾朝廷上下一片反对,号令出海,当时似乎只有当朝皇帝一人暗中支持郑和的航海事业。我,有幸成为了其中一员。
作为郑和下西洋的谋士之一,我所要弄明白的是,郑和急于出行的目的,因为前五次,郑和的船队均出现派遣分队的现象,而且分队船只似乎都承载秘密任务。不仅如此,郑和对朝廷的诉说中,提到了船队抵达过当今历史记录的东非沿岸,可我对当时郑和返回的船只进行了检查,发现船舷底部的龙骨上,有巨大的撞痕,另外许多人的肢体存在冻伤伤愈后的痕迹,我怀疑郑和去过一些寒冷之地。
我整日隐藏在郑和身边,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十几日过去了,郑和一如既往的按照既定线路,在东南亚海域航行,不过期间我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异常,那就是,郑和的船在悄悄减少,但郑和每次出海,带的船太多,以至于分流一些也看不出来。
经过暗中调查,我发现,郑和总是命令船队在一些地方延长逗留时间,而且,宝船因为巨大,时常出现问题,但每次解决问题的时间都比预定时间要长,最令人奇怪的是,郑和并没有下令处罚那些故意拖延修船时间的工人,开始的时候,我以为郑和仁慈宽厚,可不久后我发现,这宝船的损坏,竟然是人为,而背后的指示人,竟然就是郑和本人,我忽然明白,郑和的举动似乎在拖延航海时间,他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因为郑和病的很严重,所以他经常躲在舱室里不出来,但我一直认为,郑和的病是装出来的。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在印度的故里,一个深夜,一个黑影忽然从郑和的舱室中闪了出来,虽然光线不佳,但我可以确认,那人是郑和无疑,无论从身材和举动上。郑和动作轻盈,根本不像是有病在身,甚至跟他的年龄都不相符。
郑和独自一人,从宝船一路来到古里的一片深巷,我担心打草惊蛇,一直远远的跟着郑和,郑和也没有发现,眼看着郑和来到一处大宅,人影一闪便不见了。
我从大宅院墙翻了进去,发现里面有一间屋子点亮了烛灯,透过窗户的缝隙,我看到了令人吃惊的一幕:屋子里居然有两个郑和。
两人除了衣着有些诧异,我跟踪的那个郑和头上戴着金色嵌边的官帽,其余的地方一模一样,我不敢妄动,屏住呼吸,怎奈这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密室,他们说话的内容我没办法听见。
过了两个小时,我跟踪的那个郑和走了出来,朝宝船的方向返回,我没有看到另一个郑和,心里也为自己究竟是等在这里还是继续跟踪犯了犹豫,关键时刻,我决定跟着之前的那个郑和,看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
我用手捻了捻手抄本,这里竟然是最后一页,叙述到这里结束了。
“老李,怎么没了?”赵欣急道。
我心里觉得奇怪,心说正是**部分,怎么没了呢,这作者不会是个说书的吧,还给我留了个扣,到底他跟着郑和有没有回到宝船,后面发生了什么事?
韩宁说,“这个故事读的不明不白,怎么看都不像航海日志啊!”
“这个不是航海日志,刚才不是也看到了吗,后面有综述两个字,应该是一段见闻,这个故事里的‘我’似乎对郑和的航海路线有怀疑,混到郑和的船队,调查事情的真相去了。”
“可让我不解的是,看这个作者的语气,似乎跟郑和所处的时代有出入,书中提到了类似东南亚海域之类的词语,看着别扭。”
我回答,“其实这个到不一定,说不定这
喜欢延伸的世界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