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会内卷……
收起这些想法,苏大为再次开口道:“关中乃天下根本,务必充实,臣建言,从湖广抽调富余丁口,以实关中。
另外粮草从各地征调,只怕也无法填补关中缺口。”
这话还用你说?
户部颜道礼,工部阎仲和眉眼一挑。
看苏大为颇有种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感觉。
论军事,咱们不如你。
但户部和工部的事,您老也别掺和了吧。
那是咱们的份内事。
左相阎立本抬头看了苏大为一眼,又看向新帝李弘。
却见李弘道:“苏郡公说的这些,朝廷都已经明旨在办了。”
苏大为点点头:“臣还有一个帮助关中恢复元气的想法,供陛下和太后斟酌。”
“讲。”
武后大袖扬起,双眼盯向苏大为时,眼中别有深意。
关中受重灾,虽不符合大唐和关陇的利益。
但对武媚娘和李弘来说,却未必都是坏事。
至少,关中军事贵族力量得以削弱。
这也意味着,对皇室的掣肘更少一些。
武媚娘行事,能得到更大的自由。
这也是她明知萧礼所做之事,有极大祸患,却也没有出言阻止的原言。
政治只讲利弊。
并不看那些人命和数字。
只要目地达到。
死一些人,对站在帝国金字塔最顶尖的人来说,也不过是一些数字。
所以,阿弥,你可不要在这时给我出些妖蛾子啊。
“关中受灾后,对西域的贸易往来也大损。臣建议,召在长安的西域胡商,命他们以粮草换我们的蜀锦、瓷器,百工。”
嗯?
李弘眼睛一亮。
武媚娘若有所思。
阎立本拈须不语。
六部官员小声嘀咕。
片刻之后,阎立本上前一步,叉手道:“天后,陛下,臣以为,苏郡公此计可行。”
这便是大唐版的盐引策略嘛。
据说后世明朝曾有一年受灾,守山海关的将士没有粮食吃。
若从朝廷调拨粮草,费日持久不说,而且沿路消耗,等运到山海关,十不存一。
后来朝中重臣向皇帝建议,对天下商人下令,运粮到山海关换盐引。
明朝的盐是凭“盐引”才能兑换,相当于“额度”。
有钱没关系都弄不到盐引。
只要能换到盐引,便有大利。
结果商人闻风而动,很快将粮草运集山海关,并且兑换到盐引,欢天喜地。
这一个策略,朝廷省了粮草损耗。
山海关将士得到需要的粮草。
而商人得到盐引,狠狠赚了一票,可谓三赢。
苏大为此策,没有那么复杂。
但是效果也定然不差。
如今从江南调的粮草,要先紧着神都洛阳的公卿。
能调往关中的不多。
其余各地运粮过去,也有一个沿路损耗问题。
但若此策一出,则西域胡商会想方设法,运粮入关中,以换蜀锦。
这个时代,蜀锦便是硬通货。
皇帝赏赐都会带上一些。
平日里对胡商供应的蜀锦也是有限额的,不是有钱就能买到。
而大唐之锦,远销西域,暴利百倍。
供不应求。
再加上瓷器,和大唐各类百工商品。
此策一出,那些胡商必然闻风而动。
而且关中受灾,制造业暂时不能恢复。
要凑齐这些货物,又会间接推动公交署等物流业发展。
蜀地、各州的手工业也会因此更加兴盛。
通过公交署源源不断的汇聚关中。
这样一来,关中缺粮问题可以解决。
各地的制造业可以兴旺。
朝廷不用消耗库藏,便能解决关中之患。
武媚娘越想眼睛越亮,看向李弘:“弘儿以为如何?”
“母后,儿臣也觉得,苏郡公此计可行。”
李弘高兴的道。
武媚娘再看向六部官员:“众卿以为如何?”
“回天后,苏郡公此计甚善!”
“若真能解关中缺粮困窘,则善莫大焉。”
颜道礼、阎仲和等臣子齐声道。
武媚娘在心中盘算。
苏大为此策,能解决关中长期乏粮问题。
倒也不会很快就肥了关中那些军事贵族,关陇世家。
就算那些世家赚取更多财货,但是失去对府兵的掌握,这关中,今后还是她天后说了算。
于是武媚娘颔首道:“既是如此,哀家也无疑议,就照此计施行吧。”
李弘大喜,这算是他难得与武后保持一致的地方。
忙召来掌笔执礼的太监,以口念出圣旨,令中书省官员抄记下,待用印之后,颁行天下。
虽然此次议政,花去不少时间。
但是武媚娘与李弘,还有各部官员都比较满意。
没有花费朝廷太多公帑,已经解决了困扰大唐的两个重大议题。
但是现在,还有最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
武媚娘凝神细思片刻,然后向苏大为道:“爱卿方才说了借西域胡商输送粮草之事,但是西域叛乱未曾解决,大食国步步进逼,到时只怕商路断绝,借胡商运粮之事,只怕成无源之水。”
此话一出,狄仁杰、阎立本等重臣顿时心中一惊。
暗呼武后不愧是昔年由天皇大帝钦点,代为掌笔执政的女强人。
这眼光老辣,一眼看出问题关键所在。
李弘急道:“如之奈何?”
喜欢大唐不良人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