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张口就仁义道德,一套套的,真的是个好学生,如果他能跟着曾老夫子多学十年的话,说不定我们的历史上就会少了一个兵神吴起,但是会在孟子之前多一个大儒呢。
吴起的话说的是很在理,可是最后一句话:“舟中之人皆敌国也!”,却暴露他只求成功,不求忠诚的本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大概没有在想,自己也在船上,那么他也可能成为魏武侯的敌人。大家可以把自己放在魏武侯的角色中考虑一下,虽然吴起在劝武侯行仁政的话句句在理,但是这种如芒刺在背的感觉是每个领导都受不了的。而且对于领导来说一定是喜欢无条件忠诚的手下,不管自己行不行仁政,至少心腹大臣可以“文死谏,武死战”。而不是一出问题就“舟中之人皆敌国”,尤其想到这个可以“杀妻求将”的天下无双的兵神吴起如果来反对自己,自己够不够打是个大问题啊。所以我相信,这时候武侯就开始怀疑起吴起的忠诚度了。所以武侯只是若有所思的回答了一个字:“善!”
在魏武侯的时代,吴起开始卷入了很多政治事件中去,也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魏国设置国相,魏武侯就选了田文。吴起听说后很不爽,心想这下又不能公卿回卫国炫耀了。
于是他就找到了田文说:“我们来评评谁的功劳大,如何。”
田文说:“好啊,来吧,俺接招!”
吴起说:“领兵打仗,让士兵卖命,敌国不敢打我们的主意,你比的了我么。”
田文说:“俺不如你。”
吴起说:“治理百官,亲善百姓,使仓库充实,你比的了我么。”
田文说:“俺不如你。”
吴起说:“镇守西河,使秦国不敢向东进犯一步,韩国、赵国向我们臣服,你比的了我么。”
田文说:“俺不如你。”
吴起非常鄙夷的说:“你什么都比不了我,凭什么职务比我高,这是什么逻辑啊?”
田文不紧不慢的说:“如今国君年纪小,国家多疑难,大臣不能齐心归附,百姓不能信服,这个时候老大选二把手,是选您呢,还是俺呢?”
吴起沉默了半天才说:“这个职务归你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除非是强权大领导,一般如果领导没有太强的控制力的话,在“主少国疑”的阶段,老板对于二把手的选择第一原则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他有多么的忠心。大部分领导这时候会选一个忠心的文臣,而不是一个能力超群的武将。尤其是吴起所作所为,和他的简历是很难让魏武侯彻底放心的。武侯一定会担心如果再让吴起当国相,军权、政权一把抓的话,那么二十年之后国家姓魏还是姓吴就说不清楚了。
在任何国内的企业或者部门中工作也一样,如果你的目标是层层往上爬,甚至是做到一把手或者二把手的话,那么展示忠心就是第一要素,在中国忠心是比能力更重要的因素;如果只是想成为独挡一面的“爪牙之士”,那么可以尽情的释放才能吧。
田文去世以后,魏武侯还是没有把国相的职务给吴起,而是把国相的职务给我一个叫公孙的人,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这个公孙。这个公孙可没有田文的气节和自信,他一上台就担心吴起对他的威胁。这时候公孙的一个仆人就给他策划了一场戏,这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家庭lún_lǐ政治剧了。
他先让吴起到他家来做客,让吴起看到公主对公孙百般虐待、百般蹂躏,把个吴起看得心惊肉跳。心想还算好当初我的糟糠之妻不是个母老虎,不然的话还真不知道谁杀了谁求将了。
然后公孙就到魏武侯那里说:“吴起是个有能力的人,不过我们的国家小,而且吴起带的河西地方和秦国接壤,老是要和秦国往来,我怕吴起没有长留的心思。主公您可以尝试把女儿嫁给吴起,如果吴起没有久留之心的话,一定会辞谢的。”
实际上如果魏武侯有他老爸一半识人用人的本领,就不会相信这种鬼话。那时候吴起已经在魏国呆了二十多年,为魏国打了七十几仗,可以说他已经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魏国。人生有几个二十年啊,怎么可能没有长留的心思呢?再说如果不想留的话,把女儿嫁给别人又有什么用,即看不出忠心,也无法留住人。如果吴起真的走了,到时候他再多杀个把老婆也太容易了,这不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么。可是从武侯的内心来说,他对吴起是即敬又怕,即爱又恶,所以他很下意识地就接受了公孙的狗屁理论,派人找吴起去提亲。而吴起早已经被公主人妻的气势吓破了胆,听说要给公主提亲马上就吓得不停地推辞,说什么也不答应。
后来的局势变化就如同公孙的仆人设计的一样,武侯开始猜忌吴起。而吴起也像之前在鲁国一样,虽然政治斗争手段一般,但是敏锐度还是有的,他看出
喜欢<资治通鉴>那些道儿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