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斩首行动的鼻祖:傅介子刺楼兰王
2011年4月29日清晨(华盛顿时间),在前往视察亚拉巴马州龙卷风灾区前,奥巴马下令美国军方和中央情报局准备动手,目标执行刺杀本拉登的斩首行动。
5月1日下午14点四架美军直升飞机载了一个特别行动小组,从巴基斯坦境内起飞,飞抵本拉登藏身的目标住所内降落,然后特种兵和拉登的守卫发生激烈交火。交火中,拉登被美国特种兵一枪爆头。整个过程只有40分钟,除拉登外,女人盾,拉登的一个儿子和两个随扈被击毙。美军一架直升飞机因所谓的技术故障坠毁,美军没有人员伤亡。
23点15分,奥巴马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了他就任以来国家在安全上最大的胜利。
这就是著名的美军击毙拉登的斩首行动。
美军一直以来推崇这种通过小面积打击敌方的首脑或者指挥官的战争手段。美军认为通过集中精锐消灭对方的统帅或指挥机构,这是战胜敌人最简捷、最省力、最有效、最快速、最小损耗和伤亡的方法,而且影响也最大。
1989年12月20日,美国为了夺回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发动了代号为“正义事业”的入侵行动,该行动成功地抓获了与美国对抗的巴拿马总统诺列加,将其送交美国司法部审判,并成功扶持了亲美的政府上台。
另外美国针对伊拉克等敌对势力也都是采取这种方式:抓获萨达姆,扶持亲美的伊拉克人民政府的上台。
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刺客,向荆轲、专诸、要离等等。他们的刺杀目的主要是内部政治斗争、争夺权力的刺杀;或者战争中弱小的一方,幻想通过刺杀对方君主来获得片刻的安宁,和现代意义上的“斩首行动”的意义还是有差距的。真正又有军事目的,又有政治和外交目的,具有现在意义的“斩首行动”的最早的案例是汉昭帝时期的“傅介子刺楼兰”的事件:
楼兰在西汉时期是汉朝西域的三十六国之一。汉武帝时期,汉朝通过张骞出使西域各国,发现了车师、龟兹等很多西域国家,并且开通了汉朝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楼兰就处于汉朝通向西域的必经之地,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当时这些西域国家都听命于汉朝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公元前109年,为了开辟对匈奴的背后战场,汉武帝命令赵破奴出兵攻打车师国和楼兰国。并且俘获了楼兰王。楼兰王表示愿意归降汉朝,并且向汉朝到西域各国使者提供接待服务。但是楼兰王还似乎怕遭到匈奴的报复,于是就首鼠两端,两不得罪,分别送两位王子到汉朝和匈奴当人质。
楼兰王病死,匈奴率先得到了消息,把质子安归送回了楼兰继承了王位。汉朝派遣使者去楼兰传达汉昭帝的诏令,招新王安归来朝见,但是安归推辞不来,正式倒向了匈奴一边。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楼兰国位于西域的最东部,靠近汉朝,中间隔着人迹罕至的白龙堆沙漠。这里缺乏水源、牧草,以往楼兰国一直负责提供向导,提供食宿饮水,接待汉朝派往西域各国的使者。但是就像美军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部队一样,汉朝是当时的东方霸主,所以汉朝派往西域的官吏和部队都低看其他国家一等,经常欺负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再加上匈奴人的撺掇,所以楼兰国更加对汉朝产生了戒惧心里,不愿与汉朝来往。并且和匈奴人勾结,多次打劫汉朝的使团和商旅部队。
这个时候汉武帝已经驾崩,继位的是史称汉昭帝的刘弗陵,朝政大权由大将军霍光把持。由于在汉武帝时期,汉朝采取了对匈奴的全力出击政策,汉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匈奴人也在对汉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可以说双方是两败俱伤。匈奴在汉朝北方边境的入侵相比汉初时已经减少了很多,汉朝和匈奴人的斗争慢慢转移到对于西域诸国的争取和控制上。到了汉武帝晚期,汉武帝一改当年穷兵黩武的政策,给接班人定下了休息养民的国家方针政策。
汉昭帝也很好的贯彻了这个政策,汉朝大有再现文景之治的势头。这时候汉朝对楼兰国实际上是很头疼的,出兵吧,很可能将陷入汉武帝时期长期和匈奴作战的局面,国家又将陷入动荡之中,秦朝灭亡的教训历历在目;不出兵吧,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将会中断,西域各国将会彻底投靠匈奴,汉朝也将无法通过和西域的经商获得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战马。而且匈奴对汉朝的西北边境又会形成包围之势,长此以往大汉北疆将再无宁日。
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这时候一个楼兰的“在野党”的到来给了汉朝绝佳的机会。这个人是楼兰王安归的弟弟尉屠耆,他逃到了汉朝,把楼兰国的内情一一告诉了汉朝。这个尉屠耆虽然名字古怪,可是对于汉朝来说绝对是帮了大忙。要知道,最有效的斩首行动是先在敌人内部培养好另一派的政治势力,然后通过斩首行动把旧领导推下台,扶持新的政府上台,就像美军在伊拉克和巴拿马获得的成功一样。如果没有准备好亲自己的政府的话,那么即使把对方首脑干掉了,对方还会安排其他人上台,双方的仇恨会更深,冲突只会更加激烈,对于结果没有太大的帮助。我们可以想到,如果荆轲刺秦王成功,秦国换个君主,还是会继续统一六国的战争,对于燕国不会增加哪怕是片刻的安宁。
这时候骏马监(专门处理战马事物的
喜欢<资治通鉴>那些道儿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