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子曰:君子不器。
“器”,即器皿。“君子不器”,即君子不是器皿。
有人说这句话就是说,君子要博学多才,不能像器皿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毕竟孔子就是个博学多才的人,有一定的道理。
鲁定公五年,季桓子挖井,挖出一个“土缶(音否)”(一种腹大口小的陶器),里面有一只长得像羊一样的虫子。季桓子就派人请教孔子,但却谎称虫子像狗。结果孔子说:“据我所知,那里面的东西长的像羊。山林中有怪物‘夔’和‘罔阆’,水中有怪物龙和‘罔象’,土中有怪物‘坟羊’。你们得到的东西应该是‘坟羊’,像羊不像狗。”
“夔(音奎)”,是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山海经》中有记载,《庄子》中也提到过。
“罔阆(音网浪)”,也写作魍魉,也是传说中的一种怪物,日本也有关于这个怪物的传说。
“罔象”,又写作罔像、魍象,也是传说中的一种怪物,《庄子》中曾经提到过。
“坟羊”,只见于《史记·孔子世家》,据说是一种雌雄不分的怪物。
吴国攻打越国的时候,得到了一节很长的人骨,能占满一辆车子,于是吴国就派人请教孔子。孔子的回答是,从前防风氏的骨头就有这么长。吴国的使者感叹说:“善哉圣人!”
可见孔子确实是很博学多才的。但是,也有人批评孔子“博学无所成名”,甚至连孔子自己都不肯定自己的博学多才,孔子自己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可见,“君子不器”的意思并不是说君子要博学多才。
本篇孔子所言不过四个字,既无语境,又无背景。对于本篇的解释,历来都是出奇的一致,因为我们后人实在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了。我们还是为这个解释找一个更合理的理由吧。
《周易·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传说《周易》之《十翼》为孔子所作,现在看来未必,但《十翼》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确是无疑的,它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与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明显不同。
“君子不器”,我想可以结合“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来看。也就是说君子所追求的不是“形而下的器”,而是“形而上的道”。
“形而下的器”是具体的事物,如锅、碗、瓢、盆等。锅有锅的规律,碗有碗的规律……,这些规律就是“道”、就是“理”,也就是“形而上的道”。所以儒家经典《大学》中讲“格物致知”,每一个具体的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即它“形而上的道”,我们“格物”是手段,“致知”是目的,“致知”就是要找出它“形而上的道”。
从哲学层面上讲,儒家和道家都是要追求“形而上的道”的,只是他们对于“形而上的道”有不同的理解。儒家认为每个事物都有它自己的“道”,“形而上的道”是很多很多“道”的集合。道家认为这“形而上的道”就一个,叫“常道”,它是不可道说的,是说不清楚的,能说清楚的是儒家的“道”,在道家眼里那都不是“常道”,而是可道说的“非常道”。
我想,从这个方面来看“君子不器”或许更能说明这句话的内涵,更能体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更有哲学味道一些。
喜欢论语深挖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