娣娣字有二义。《正韵》:长妇为姒,介妇为娣。《尔雅·释亲》:长妇谓稚妇为娣妇,稚妇谓长妇为姒妇。此则妯娌之义也。《释亲》又云:女子同出,先生为姒,后生为娣(郑注云:女子同出,谓共嫁一夫也。共嫁一夫则以先生为姒,后生为娣。然则非同嫁一夫者,则但曰姊妹,不曰娣姒矣。)《左传》:卫庄公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卓子。又闵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也。晋献公骊姬生奚齐,其娣生卓子。穆伯娶戴己,生文伯,其娣声己生惠叔。襄公薨,立敬归之子子野,子野卒,立敬归之娣齐归之子稠,即昭公也。穆伯不欲,曰:“皆非嫡嗣,何必其娣之子?”此则姊妹之义也。按《六书故》:古之嫁女者,以侄娣从,自嫡而下皆谓之娣。则不必亲姊妹为娣姒,凡族从之随嫁皆称娣。
侄俗称兄弟之子曰侄,非也。凡男子称兄弟之子,当曰从子。经书所载,未有称侄者。侄乃兄弟之女也。《正韵》兄弟之女曰裰粒又《释名》姑谓兄弟之女曰侄是也。故裰粒ㄖ叮┳执优旁也。又女子谓兄弟之子亦曰侄,见《尔雅·释亲篇》,《左传》所谓侄其从姑,又《唐书·狄仁杰传》仁杰谏武后曰“姑侄与母子孰亲”是也。按《颜氏家训》:兄弟之子,北人多呼为侄。则以从子为侄,起于北朝。杜工部诗:“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杜牧之诗:“侄名阿宜。”则唐时久已称侄矣。《闻见录》:宋真宗过洛,幸吕蒙正第,问诸子孰可用。对曰:“臣诸子皆豚犬,有侄夷简,宰相才也。”此又宋人以兄弟之子为侄之证。夫兄称伯叔嫂之称见于经书,而妇人呼夫之兄为伯,则无所据。《尔雅·释亲篇》但曰兄公耳。然称伯则由来已久。《五代史补》:李涛弟浣娶妇窦氏,出参涛,涛答拜。浣曰:“新妇参阿伯,岂有答礼?”《云谷卧余》云:《尔雅》称夫之弟为叔,则夫之兄亦可为伯也。《容斋随笔》记宋庆历中,陈恭公为相,以曾公亮自起居注除天章阁待制。陈之弟妇,曾出也。陈语之曰:“六新妇,曾三做从官,想甚喜。”应声对曰:“三舅荷伯伯提挈,极喜,只是外婆不乐。”陈问何故。曰:“外婆责三舅以第五人及第,当过词掖,今朝廷如此处置,必是废学故耳。”盖陈不由科第,不谙典故,受讥于弟妇如此。据此,则弟妇称夫兄为伯,宋时已然。而夫之兄呼弟妇为新妇,外孙女呼外祖母为外婆,亦见于此。
夫弟称小郎女呼夫之弟曰小郎,是六朝人语。《晋书》:谢道韫为小郎解围。《世说》:王衍妻使婢担粪,王澄谏之,嫂曰:“太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南史·孙棘传》:棘与弟萨欲相代死,棘妻许氏亦寄语棘曰:“吾当门户,岂可委罪小郎?且大家临亡,以小郎属君。”谢述奉兄纯之丧还,经西塞,遇风丧舫,漂不知所在。述乘小舟寻求,经纯妻庾舫过,庾遣人谓曰:“小郎去必无及,宁可存亡俱尽耶?”述不听。
如夫人、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左传》:齐桓公多内嬖,有如夫人者六人。后世称人之妾为如夫人,本此也。《后汉书·窦融传》:融女弟为大司空王邑小妻。又《宗室四王三侯传》:赵惠王乾居父丧,私聘小妻。注:小妻,妾也。孙钅广据此谓小妻之称起自范史。然《前汉书·外戚恩泽侯表》:阳都侯张彭祖为小妻所杀。《枚乘传》:乘在梁时,取皋母为小妻。《孝成许皇后传》:后姊衩夜丫樱与定陵侯淳于长私通,因为之小妻。《孔光传》:定陵侯淳于长小妻始等六人。则小妻之称,前汉已有之。《后汉书》陈王钧取掖
喜欢陔馀丛考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