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刻石经柱拓本涿州冯俊甫孝廉,贻我辽刻石经柱拓本八纸。柱凡八面,俗称为八棱碑,沙门惟和书。首行文曰“大辽涿州涿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记”。又得房山西峪寺石经拓本凡一百二十三纸,则俗所称小西天写经是也。
涿州双塔诸碑记涿州城东北隅有双塔,俗呼为南塔、北塔者。塔前有金天会十年智度寺供养塔灯记,又明嘉靖十三年重修智度寺钟鼓楼碑,又嘉靖十四年新建智度寺天王殿记碑,顿诜〔锐〕撰。国朝顺治二年重修智度寺碑,冯铨时为礼部尚书、宏文院内院学士。按:二塔皆唐时建,智度寺在南塔下,云居寺在北塔下,寺久圮,二塔皆完好。塔四周刻佛像,累石围之,石上书“护塔之石”四字,下书善人某某造,或一二人,或十余人,无年月。北塔下有辽碑一、元碑一、明碑三。
天会碑前列乡人将仕郎试大理评事李端谋撰,同泰寺沙门法书,后列邑长彰信军节度使、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太保、知涿州军州事、清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张元徵,中散大夫、起居郎、同知涿州军州事、都骑尉、东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宁獬,涿州军事判官、文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张纲。案:元徵,见《金史。张汝弼传》,碑所结衔与史合,惟崇禄大夫乃辽避太宗讳,光改崇,见《辽史。百官志》,意金初沿袭未改欤?秘书省,据志当作秘书监。
雅州高君碑雅州府城东二十里姚桥镇,有高孝廉祠,祀汉高君贯方、贯光兄弟。中为景贤堂,堂之侧高君碑在焉,完好,微有缺损。昔韩小亭观察泰华,始访获此碑于野,扶而植之。咸丰六年丙辰,何子贞编修视学来访碑,碑在榛莽中,属雅州知府张君、雅安知县王君建祠,移碑祠中,碑侧观察、编修皆有题识。余于己亥三月按试宁远,先经雅州,谒祠读碑,寻访高君阙。问土人无知之者,一纤夫独能识其处,因纡道行田塍间,望见石关,下舆仰瞻。一阙文曰“汉故益州太守武阴令上计史举孝廉诸部从事高颐字贯方”(隶书二十四字)。一阙文曰“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光”(隶书二十四字)。右阙下层一柱坏,上层横列隶书二十四字,与阙文同。阙前后上下及左侧,刻画人物车马之属约百余种。徘徊久之。按:洪氏《隶释》,以为高颐一人之阙。王氏《舆地纪胜碑目》,以为高君兄弟二人之阙。顾南原《隶辨》,是洪而非王。海昌钱铁江大令保塘《清风室文钞。汉高君二阙跋》,定为高君兄弟二人之阙。《隶辨》云:“两阙,一有高君名字,一不称名而字缺其一。予所见六十年前石刻,贯字之旁刻云‘缺一字’;近世所见,乃有以光字补之者。”庆坻属雅安令唐君椎拓视之,光字明显,旁刻三字盖已磨去矣。
涪州双石鱼涪州江中双石鱼,先曾大父《小罗浮山馆诗钞》有《鉴湖石鱼篇》云:“石刻双鱼,一衔芝草,一衔莲花。官是邦者,有循良绩则见。明吴江陈良谟知涪州,江中石鱼出者三。”江中有宋、元、明人题名。姚彦侍方伯为川东道时,得石鱼题名百余种:北宋二十三,南宋六十三,元十一,明以来不录。石鱼在江心,非冬春水涸不得见,椎拓者少,故大半完善,而蜀中金石诸书卒未著录。物之显晦,固有时耶?余入蜀晚,不获睹方伯拓本,闻王咏斋丈所述如此。
德阳上庸长碑德阳县黄许镇道左,有石刻“上庸长”三字,光绪九年知县吴鼎摹刊,旁有跋云:“镇北有汉上庸长司马君孟台神道,见顾南原《隶辨》。碑久埋晦,学使南皮张公时得之,今残石尚存,字多剥落,惟余三字可辨,因以原碑孀┓饣ぶ,而别刻三字于此。”余因纡道访原碑,“上庸长”三字摩挲可识,字体峭拔,碑阴存上半,螭首完好无损。按:《隶辨》引《字原》,云在汉川,今为汉川州,属成都府;实则碑所在已隶德阳县境。德阳距汉州四十里,明代德阳县故属汉也。
梓潼逍遥楼三字碑梓潼县武连驿觉苑寺,有颜鲁公书“逍遥楼”三字碑,款识二行。前一行,“□□十年十月六日宿武连县尉郭凡”十五字,以下剥落不可辨;后一行,“大历五年正月一日颜真卿书”。按《山西金石记》,蒲州府逍遥楼有颜鲁公大字石刻,又广西临桂亦有摹刻,每字径二尺七八寸,后署“大历五年正月一日颜真卿书”,则此碑亦后人所摹刻耳。
梁天监十三年题名石刻梁天监十三年题名石刻,在云阳县磨崖,椎拓者少,字极完整。文曰:“天监十三年十二月,鄱阳王任益州军府,五万人从此过,故记之。”后有宋人题字四行,曰:“嘉定九年花朝前七日同郡郑子思为拂尘于六百九十八年之后□□”,二字模黏,上一字似是“王”字,下一字似是“屯”字,其下有“巽赵锦夫侍行德显天麟”十字,最后小字二行,云:“元贪四晔二月廿七日因打碑游此,记之。”按《梁书》,鄱阳忠烈王恢,文帝第九子,天监十三年以荆州刺史迁益州。武帝本纪及恢传同。是盖其入益州时题名也。先伯祖曼云公《砚寿堂诗钞》有《云阳山中观梁天监十三年鄱阳王题名诗》。
杭州顾豹文冢杭州陆军协司令部筑营于馒头山上,山旧名吴家山,其地多茔墓。内有面东一穴,圹坚固逾常,力破而入,棺木完好。棺上红帛铭旌,金书“敕授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晋封奉政大
喜欢蕉廊脞录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