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的“美人”首先可以代指屈原自己,而他对楚王的“相思”也不仅仅是后世所说的那样只是一种政治寄托。我始终赞同一个观点——诗歌首先映照的是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尤其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草木凋零都会触动他的心弦,真正的诗人怎会不多情!1944年,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发表论文,称屈原与楚怀王之间有恋情,也就是说屈原是同性恋者,《离骚》表达了屈原对怀王的爱恋。这种言论一下子捅了马蜂窝,遭到了很多同行的围攻,著名学者朱自清甚至请楚辞专家闻一多来主持公道,结果闻一多表示:“完全正确”!孙次舟先生发现战国时代有崇尚男性姿容,和男性姿态服饰以模拟女性为美的风气,他援引了两部书的话为佐证。《墨子·尚贤篇》:“王公大人,有所爱其色而使”,“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好美者也”;《荀子·非相篇》:“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屈原的确出身贵族,但他的家庭其实早已没落,他最早是以“文学侍从”这种带着弄臣性质的身份来到怀王身边的。怀王最初也对这个风度翩翩,出口成章的年轻人非常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陪王伴驾后,出入宫廷,传达政令之类的事也落到了屈原的头上。那大概是屈原人生中最意气风发的日子,这样一个高贵、伟岸的君王是自己的心上人!生活中,两人可以吟风弄月,饮茶对弈;工作中,自己与他指点江山,傲视人间!我甚至会暗暗揣测,屈原大夫是否曾经有过一种“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的豪迈心情。然而即使是后宫的嫔妃也知道,君王的恩宠不会长久,生下子嗣巩固地位才是最重要的,屈原啊屈原,你该不会真的把与君王之间的风花雪月看作了生活的全部吧?当“群小”围攻他,君王也对他失去了新鲜感时,他依然没有放低姿态,曲意逢迎,而是写下《离骚》抒发情怀,以至于被政敌抓住机会进行诋毁,从此“王怒而疏平”,悲剧的命运已昭然若揭。屈原是这样向世人倾诉自己的: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大意为: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喜欢走向深度阅读——诗词背后的冷暖人生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