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山而居终南山的云彩,不但可以盖宫殿,还可以揪一块嚼着吃。选择终南山的原因有很多,足够写一篇长长的文章,只是更多的是对西安的某种情结,或者是对民族文化根基的某种依赖吧。(铺路)把一块一块石头搬进院子,在院门正对堂屋的位置,码出一条与院子宽度比例适当、构成合理的小路,再往缝里一铲一铲填上细土,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坐在门台上,抽支烟,等一场雨。(刷墙)干净就行了,而平整却会显得刻意,所以在改造老房子的时候,只需要刷白就行了,留着那些颗粒与斑驳,也许是质朴而又极富美感的肌理。我比较喜欢砖地或者水泥地,只是如果要运到山上,得把砖一块一块背上来,所以将就用水泥了。喜欢砖地(合缝齐整的青砖),其实还是美学上的偏爱,质朴、厚重,还有心理上的轻松,弹个烟灰或者喝茶的时候泼出去茶根儿,都不用太拘谨。地板砖是最让人浑身不自在的材料,就像有些人因为裤子很贵,累得要死也不愿意坐到地上,太作。屋里收拾得差不多了,也该慢慢搬家当了。孤家寡人,除了诗和画,也没什么有分量的家当,就这点儿东西。画案很重要。案子是用来放工具的,就像茶壶是用来喝茶的,讲究价值一百万整页儿板的黄花梨还是几万元的紫砂,那是富家子弟炫耀的玩意儿,吃不饱饭的艺术家就别和人家比了。当然话说得也有点儿死,有些是玩意儿,而有些“玩意儿”是艺术品。从文化、材质、工艺等审美的角度去买一个玩意儿的人和从价格的角度去买一个玩意儿的人,不是一个等级,不能一概而论。我偷偷告诉你一个美学的规律,你不要和别人说,“极简(造型)+朴素(材质)+高级灰(色调)”,这几个大关系控制好,就不用找设计师了。钱和格调无关,而纯手工的,都是奢侈品。这便是无意识和有意识选择的区别。无意识的纯手工,就是农民身上的粗布衣,而有意识的纯手工,是时尚名媛的粗麻裙,同一块布料,同一款型,价值却有天壤之别。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人不明白毕加索的画和儿童的画没什么区别,价值却有天壤之别,因为儿童是无意识的“拙”,毕加索却是有意识的“拙”。返璞归真,“返”字是价值的体现,“真”的程度决定价值的高度。现代书法、口语诗、当代艺术等,很多密码都在这个标准里。山里面有很多木头,拣一些有造型的、线的构成比较完整的,可以用来做笔架或台灯架。为什么同样一种材料的拐杖,有的形状上只是比另一个多扭曲了一点儿,可能一个是让人爱不释手的宝贝,一个是当柴火烧都不心疼的木料呢?因为,就是多扭了那一点儿,它才符合“线”的美学标准。你想,为什么每个人都画树,文人画里的树就美到极致呢?而那个标准,就是艺术审美的高度。盆景亦如此,画画得有多好,其做盆景的价值就会有多高。我有审美强迫症。切菜的时候画线条,扫地都不自觉地要扫出草木灰的疏密……药虽不能停,树还是要修的,要当成盆景修,修成一幅文人画。趁“熊大”“熊二”不在。插花和选拐杖性质一样,都是艺术审美的产物。同样是一个瓶子插进去一束花,有的人只是把花插在瓶子里,有的就是插花艺术。比如,我看过一位日本艺术家的作品,有禅意,大师手笔。这都不是偶然的,点线面的节奏和情感都会注入里面。而这些注入并不是创作一样的思考,而是对艺术的认识、见解、鉴赏、修养等的沉淀,是潜移默化的,如同随手一扔。哦,对了,瓶子的器形、材质的选择也是“花”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台下十年功,台上随手一扔。我喜欢早上起来,看一会儿从窗户钻进来的光。我不喜欢画画,也不喜欢写诗。因为我觉得任何企图对疼痛的表现,都不如直接递给他一把刀子。写诗只能是接近诗,而始终无法达到诗。所以诗意地存在着,比写诗更重要。但是我又必须画画,并且写诗,那是“诗意地存在着”之外的需求,比如“存在”。我经常弄不清星期几,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租金?二十年,不要再问了,四千元。对,是二十年四千元,不是一年四千元。而整个院子的租金加上我所有的家当和收拾屋子的钱,也不过花了一万多元。事实证明,有个家,有个院子,还有一个桃花源,并没有那么难。所以,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续借山居昨晚,我在自己的公众号发了篇小结,和以前发篇文字没什么区别,无心插柳,却让很多朋友发来信息说自己的朋友圈被那篇帖子刷屏了。然后我就这个话题梳理下。子弹还在飞,这不是偶然。我朋友圈只有两百多个人,十二三个人转着玩,其中我想蠢疯老师和阎洲兄弟的朋友圈好友可能比较多一些,但是转的这十几个人有一个共性,就是自己的朋友质量都挺高,都是和艺术有关的。圈子,这可能是个潜在的因素之一。然后这十几个转发,昨天从早上到晚上十二点,点击过五万。一天的时间从十二三个人到五万,像个炸弹一样,无数个千足虫疾走如飞革命一样的速度蔓延。我的公众号从五十五个人一天升到一千二百四十六个人。并且这个数据还在以更快的速度疯长,我发这篇文字的时候点击量已过十万,我的沐暄堂笔记的阅读量奔四千。于是你发现,这个时代对于闲适淡泊的日子,是有多么饥渴。饥饿感,这当是潜在的因素之二。(
喜欢借山而居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