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端起榻上的茶碗,咕嘟喝了一口。茶汤已凉,早已没有了初饮时的馥厚醇香,入口微微发涩。
烟霞道人将碗中残茶泼出窗外,就着茶鍑又舀了一瓢热汤倒入碗中,问道:“听说到这之后的第二年,这位钟真人就离开了望星谷。你怎么留了下来,没跟他继续游历?”
李阙咂摸着沉积于唇齿间细细的茶末,一股清凉的苦意令他有点沉迷,细细品味之下,微微的苦意淡去,绵厚的甘香萦绕于舌尖之上,别有一番滋味。听道人问起,端起茶碗又轻轻抿了一口,道:“那是贞元二十年的仲春,威蕃栅爆发了一场瘟疫,人畜皆病,当时我在向钟师请教炼药祛疫之方,正说话时,似乎看见晴空之中有白气横生,贯于东北,钟师突然站起来对我说,纯阳有难,需前往护持,他将即刻赶往蒲州。并嘱咐我说让我在谷内静心读书,莫染尘事。五年后如没有变故,他就会返回望星谷,度我入道。说完之后,没等我明白过来,钟师就单人独马,飘然而去。”
烟霞道人蹙眉道:“莫染尘事?这是何故?”
李阙摇头道:“钟师曾说我是异数,本不应入世,故无需沾染俗世牵绊,莫染尘事之说大约即是此意。至于何以有此一说,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钟师行事,往往玄奥隐晦,令人莫测高深。”
烟霞道人慢慢抿了一口茶水,眯着眼睛道:“他说五年后重返望星谷度你入道,你可知将入于何道?据山人所知,蜀州青城山即为道家祖庭、仙学渊薮,据此地不过三五日路程,既是求道,又何必舍易取难?”
李阙奇道:“青城山为道家祖庭?我曾听钟师说,他是在终南山凝阳洞中受中岳真人东华子传的道法剑术,却从未听钟师说起过青城祖庭。”
“终南山凝阳洞,中岳真人?”烟霞道人皱着眉头喃喃说道:“以不争为争,这事情,似乎不那么简单了。”见李阙疑惑地望着自己,不禁笑了一笑,道:“道家各有承袭,钟真人没跟你说青城山,自有他的道理。他说度你入道,你自己觉得如何?”
李阙低着头看着手中的茶碗中沉浮不定的茶末,过了好一阵子,抬起头来,茫然道:“我也不知道该当如何。钟师祛我顽疾,救我于濒死之际;又广我见识,授我以书剑弓马,凡此种种,与我而言都可谓恩同再造,但凡有命,本该应声景从。但每每想起身证大道,就必须绝情弃欲、孑身遨游,眼前就会浮现出当初离家时,朦胧中父亲的低语和母亲的抽泣,不由得五内如焚,迟疑却步。”
烟霞道人见他说得凄惶,抚掌大笑道:“好一个迟疑却步!道不远人,远人非道。我见你剑法精妙,笔力劲畅,饱读诗书,想必钟真人对你之教诲也是不遗余力。既已琢美玉于斯,为何又韫椟藏之,不使其待价而沽呢?五年静读之命尚可理解,不入尘世之说恐怕不必尽信。
山人以为,天道人伦不可轻废,小友你垂髫之年离家,待到明春就是弱冠年龄,十余年中,想必家人未尝一日不思郁肺腑、倚门长望,舐犊之情,莫此为甚。大丈夫当鲜裘怒马,衣锦还乡,方能稍慰双亲切切之念,岂能遁入山野与猿猴麋鹿为伍,而不顾双亲白发徒长,膝下空虚!”
李阙听着道人说得慷慨激扬,眼中精光一闪,半晌,却又迟疑道:“诚然如真人所言,人伦之亲不可废,事业之心不可衰。然钟师教我几近二十年,苦心孤诣,惟愿我能静修其道,传承后世,我又岂能中途退缩,亏负师门。”
说完,过了好一阵也没听到道人回答,李阙诧异地看了过去,却见道人正端着茶碗,面色古怪地看着自己,不由得倍感尴尬,忸怩着道:“虽然说钟师还没有度我入道,但教诲之恩,却也不可辜负。”
烟霞道人笑道:“道家弘法,以《道德经》为宗本,需择恬淡冲虚之士,怀清静无为之心,书符篆以济世,饵丹药而长生,以图身证仙府,绝粒飞升。若无此志,纵然通读黄老,舍身楼观,亦无丝毫有益于大道。且山人见你头角峥嵘,紫薇照身,七情在眼,六欲横眉,足见小友必定是浊世之良骥,而非证道之佳选。道统虽殊,但山人之所见,必也是钟真人之所见。”见李阙面色难看,道人顿了一顿,又道:“纵然钟真人度你证道,传你道统,也无碍于你行人lún_gōng业,道诫所谓‘各安其位’,以‘治国令太平’即有此意。”
李阙眼前一亮,忙问道:“道诫有此一说?不才随钟师已久,唯听钟师提及白云上真及中岳真人,此两真均是远离尘世,潜修证道之士,‘治国令太平’之诫,却是从未听钟师提起。真人可有以教我?”
烟霞道人道:“我教自汉张天师传下道统,迄今已五六百年,其间奇人异士层出不穷,得道飞升者亦不乏其众。远者,有如晋时之抱朴子,近者有你方才所提及的李邺侯。”说罢,见李阙急不可耐地看着自己,轻轻一笑,端起茶碗饮了一口,继续道:“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出身江南士族。十三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以樵采所得,延续学业。晋永兴元年入吴兴太守顾秘军,太安二年,张昌、石冰于扬州暴乱,秘任洪为将兵都尉,领军平乱,因功迁伏波将军。八王之乱后,滞留广州,师事鲍靓,继修道术,深得鲍靓器重,以女儿鲍姑许之。此后,他在朱明洞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以《抱朴子》二十卷传于后世,
喜欢唐阙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