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他总是以后世的思想看待这个时代的人,殊不知,这个时代的人,却不同于后世那样。至少,郝昭口中所说的太原温氏,便是一个例子,这个时代,还是有忠臣可寻的。
那些以家族利益为中心的大族,从某一方面说,并没有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待世家大族,只要不是危机到了国家的利益,自己便可以用“和平演变”的办法,让他们的价值观转变,而对于那些真正的死硬分子,危及到国家的利益的大族,再用军队镇压也不迟。
但此时谈这个,却显得有些早了,毕竟,刘协自己的实力,还没有到那个地步,而且在河东郡,还没有强力的世家大族,可以让刘协忌惮。但终有一天,随着刘协实力的增强,终究会面对这个问题的。
刘协起身环视了一下大堂内的众人,见众人皆等着他回答关于如何授课,如何安排课业的问题,莞尔一笑,脸上露出一幅高深莫测的表情。
只听刘协问道:“辅国将军,爱卿求学之时,读的是什么书呢?”
伏完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臣儿时先随族中与臣一般大小的总角少年,在家学中,读《急就篇》,后又学《仓颉篇》,之后待臣加冠之后,便在家中藏书中,通读五经,兵史战略等。”
刘协听完,未置可否,道:“诸位爱卿都说说吧!”
“臣少时长居西凉,虽家中资产丰厚,但臣除去在乡学中读过《急就篇》,之后便未读过其他书,后来随陛下从军,才在长安城中求得一些书籍,但战乱不止,臣也未通读。”董承接着说道。
“末将儿时与卫将军、辅国将军一样,在乡学中读过《急就篇》,后从军十余年间,杨奉将军劝臣多读书,臣便读《尉缭子》、《六韬》这些兵书,其他书读的不多。”徐晃回答道。
徐晃说完,郝昭黯然说道:“臣儿时家贫,未读过任何书,后臣长大之后,在太原郡求学,幸得温氏族长接纳于臣,臣才有幸读书,臣中读过的书籍与诸位大人类似。”说完,便一言不发的坐了下来。
这个时候,身后的王邑轻轻拍了拍郝昭的肩膀,以示安慰,起身道:“臣幼时于伯道相类,后师从太尉刘宽大人,才有幸读书,若不是刘宽大人提携于臣,臣也不会有机会进入朝堂。”
张扬紧接着起身说道:“臣幼时恰逢战乱,便未能入乡学读书,从军后,才有机会读到书籍,但臣愚笨,读过什么书却忘记了。”
刘协哑然失笑,他自然知道张扬为何如此说,他是在照顾一直未说话的马前和浩周了。
果然,见别人都纷纷起身说起自己读过什么书,何时读的,马前转头看了一眼浩周,两人相视苦笑,联袂起身道:“回陛下,臣未读过任何书。”
其实刘协早已知晓这大堂之内谁读过书,谁未读过书,毕竟从他们的出身便能看的出来。在东汉末这个时期,承载知识的书籍并不是普通人家能够买的起的,知识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的。
普通人家能够读什么书呢?也就仅仅能够读一读《急就篇》《仓颉篇》这类启蒙读物,如果家庭条件好一些,能够从大户人家借到五经,也就是《易》、《尚书》、《诗》、《礼》、《春秋》这几本书,如果运气好一些,《孙子兵法》、《尉缭子》、《六韬》、《三略》这类兵书也可以读到。
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书籍是遥远的存在,自然,知识也更加遥远。这就难怪,马前、浩周两人竟然没有读过书了。
看来,自己有时间,需要充实一下这个时代的知识库了,刘协暗暗想道:“否则,自己的麾下士兵都是一群文盲,指望文盲有政治觉悟,有临机之变,那自己心中的远大计划,怕是难以实现了。”
刘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道:“马前将军,爱卿是不是还没有字?”
“臣出身贼寇,未曾有字,请陛下见谅。”
刘协微微思索,道:”朕赐你字“善学”,望你能够勤奋善学,可好?“
马前听完,心中涌上一种难以忘怀的感激之情,恸道:“臣谢过陛下,臣一定会勤奋善学,不负陛下期望,待一会儿下朝,臣就前往这城中郡学,求取书籍,发奋攻读。”
一旁的王邑听完,说道:“善学,你可不要将我郡学中的书籍全部取走啊!那些书籍,可是我好不容易从河东郡四处搜集而来的呢!”
马前赧然道:“不会,不会,我会一卷一卷借的,待读完一卷,再借一卷。”
马前的话令大堂内的众人哄堂大笑,刘协见气氛活跃起来,说道:“这军校的授课,朕有一个初步的想法,还请各位爱卿群策群力,为朕指出不足。“
众人见刘协进入正题,收起笑声,皆倾耳倾听,生怕落下什么。
“军校设立外堂、内堂两个部分,内堂才是真正军校,而外堂,主要是给这安邑城东的百姓,传授知识所用。”
“朕先说一说外堂,就如善学、孔异那样,这安邑城周边十几万百姓,读过书的有多少呢?朕算来,十分之一便是好的,获取知识的权利应该属于每一个人,而不是部分人,我大汉要强大,离不开军事实力的强大,而军事实力要强大,离不开经济实力作为基础,经济实力强大,便离不开每一个百姓。“
“那么百姓如何才能变得强大呢?朕认为,体魄的强大是一方面,但最为重要的,是这里”刘协举起右手指
喜欢汉末崛起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