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对民间验方秘方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重视不够。
1j有一乡村老中医,行了一辈子医,凭着多少年的心血和经验,总结出十个有效方剂,因后继无人,想在临终前把药方献给国家。结果,有关部门因献方人没有职称,怕引起不良后果,不予临床使用。在老中医的坚持下,经过层层申批,最后方剂落到当地一基层医院酌情接受,该院只勉强留下一个外用药方。直到记者发稿时,这个药方一直在院方使用而且效果良好。可是,这个老中医回家不久,就与世长辞了,带着遗憾和无耐,他也带走了那另外九个药方……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民间医药里可能有大家意想不到的宝藏——几粒团好的中药丸能治风湿性心脏病;祖传膏药治颈腰椎痛一帖就好;骨伤药治骨折药到痛止;快速接骨,肋骨断裂二根敷药二次,七天完好愈合…….这些持方人,有的就根本不是医生,但这么好的效果,可能是有些大医院的专家们想都想不到的。这不需要花费多年时间在试验室内做试验,只要求政策允许,临床应用就可以了,我们为什么不去大力开发利用呢??民间医疗技术,廉、便、效、捷,如果推广开来不就能给病人,给国家节省大笔开支,病人医药贵的问题,也能有所缓解;如果能出口创汇,也是展示中医的一个窗口,也能为世界人民造福。
2008年8月6日,中央电视二台健康讲座节目中有一位姓张的教授谈到:有位老大爷在三o一医院检查结果是胃癌,他要回家,他说不回就要家破人亡,回家人亡家不破。一年后这个大爷又到三o一医院,张教授见到他红光满面,问其原因,他说天天吃红枣,把癌吃没了。还有一个老矿工发现自己患食道癌后就回老家山上种树,找个偏方,吃在山上,住在山上,几年后病也好了。癌症并不可怕,怕的是错误的治疗方法,内经曰:“病非人体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能治者,未得其术也”。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虽然病好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这说明了民间确有良方。民间中医,祖传秘方盼望有关部门能给他们一席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他们不要工资,也不要研究经费,就要一个合理的宽松政策及合适的管理就可以了。认真挖掘收集整理民间秘方,给民间中医药走向世界铺一条便利道路,有利于民间中医药的发展,有利于病人的身体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
(四)民间中医取证难。
要想开办一家中医诊所,推广自己的经验或祖传秘方,不是一个普通的仅有技术的中医能办到的。政策上要求需到卫生局申请:一要申请人资历,二要有多少资金,三要有多少医务人员,四要看地点位置,五要进设备:氧气瓶、听诊器等。我认识一家开了二十多年的老中医诊所,他诊所的氧气瓶换来换去,没用过一次。真有急诊,针灸一样快。真正的中医师看病不需要任何仪器,只需三个手指把脉。病人要的是廉价和快捷的效果,要的是医生的灵感和悟性所产生出来的方剂。民间有的名老中医,没有职称、学历,而四面八方的病人一样去求医看病。
我认为中医诊所的审批要简单化,让更多的民间老中医走向临床第一线,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现行的中医政策是:要想继承发扬秘方、验方,要先考医师证,再考执业医师资格证,内容涉及到西医理论甚至考英语。但是民间中医掌握西医理论及英语的却是屈指可数。有了资格,才能到卫生局申请执照,能批下来的更是日子遥遥无期。最后,还需把原方中药的真名实姓全部报出来备案,等到有了准字号才能用。拿到一个准字号至少耗资一百万以上,还要十年的临床观察,病毒试验,药理试验,没有这些审批手续就是非法制剂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如有任何一条不达标准,就毫无回旋余地。种种条条框框,限制了民间中医药的发展,让民间中医及爱好中医药研究的人望而却步,民间中医的发展举步艰难。更为痛心的是,有特色技术、祖传秘方的中医有的改行,有的休在囊中,有的祖传秘方宁可失传……这就是捆在中国民间中医身上的绳索,民间中医如山压顶难以履步,如不砸破捆在民间中医身上的条条锁链,中国的民间中医就很难迈出新的步伐并走向世界,很难在世界中医药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很难改变中国的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仅占百分之三的局面。
(五)?民间中医行医难。
喜欢拯救人类,地球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