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人手里剥夺利益并从中获得快感。只有做到这点,我们的心灵才会不再像马车那样只会被迫地在马鞭的驱使下前进,而能重新获得自由。也只有做到这点,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踏实和安心的感觉,才能重新发现身边的小幸福。在这个论述如何直面死亡的章节末尾,加入了长部经典《大般涅槃经》中,佛陀释迦牟尼在80岁时,也正是他自身准备迎接死亡之际所留下的语录。最后的结尾,作为压轴,编译了佛陀释迦牟尼给他的弟子们留下的遗言。佛陀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是释迦族的王子,所以也被尊称为释迦和释尊。本书末尾编译的内容正是佛陀释迦牟尼作为一个人,在临死之际留下的话。其他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编译的《经集》等古籍,有些地方对佛陀过于神化,很多语句看起来好像是要把佛陀当作教祖来祭拜。类似的表现方式其实是有一部分人有意要在“佛教”这一组织集团中制造一个权威,是佛陀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伪造的,所以类似这样的鼓吹个人崇拜和神化佛陀的内容,本书都进行了删减。佛陀生前一直告诫他的弟子们:“千万不要过于依赖我,要根据你们自身的感觉来体会和判断。”如果真的是要忠诚于佛陀的话,那么重要的就不是如何去祭拜他,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去体会他的教诲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崇拜对方并不等于把对方当作依赖的对象,只要把佛陀当作2500年前曾经来过这个世上的一位老师就好了。临济禅师曾经说过:“既不礼佛也不拜祖。”他的意思就是说要把心中那个想要崇拜佛陀的脆弱的自己消灭掉。印度那片土地,有着火辣辣的阳光和严酷的生活环境。那个国家,不仅是佛陀的诞生地,自古以来数学和化学的研究也都很发达。严酷的环境却培育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佛陀之所以能留下这么多极富哲理又深谙心理学原理的语录,可能也和印度强烈的阳光以及有助于培育逻辑思维的风土环境有关。相比之下,日本人比较冲动、感性,表现出喜欢安稳、保守的倾向。这种国民气质正是日本人容易患得患失、魂不守舍的元凶。将这种日式的潮湿心态放在古印度智慧的阳光下晾晒一下吧,畅畅快快地给心灵通通风,一定可以降低心灵的湿度,重新找到干爽舒适的感觉。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轻柔地打开各自的心扉,一起走进与佛陀对话的世界吧。小池龙之介
喜欢过好日子的190个基本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