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和元年,冬。
大宋都城,东京汴梁。
大雪纷飞,数十年难得一遇的酷寒天气让很多人缩着脖子,那些穿着臃肿棉袄,挑着担子做买卖的,更是把担子放置一边,自己则找了可以躲避风雪的旮旯,扫去身上的积雪,发髻上的雪花,揣了手,跺着脚,哆嗦着。
相比之下,那些拥有摊位的商家老板,则在自己的摊位上搭了简易棚子,更有甚者,头戴暖帽,身穿厚袄,在棚子中置了火盆,在做完卖买的时候,就忙取过来暖暖手。
原本熙攘吵闹的集市上变得冷清许多,偶尔一两声“卖炊饼”,“卖胭脂水粉”,底气不足,声调不响,冷冷清清地飘荡在这冰冷的天地间。
就在这大雪中,数辆装满药材的大货车,停靠在“杏林医”前面。
五匹健壮的骡马在雪地里烦躁地抛着蹄子,很不耐这寒冷的天气,鼻孔中时不时地喷出热气,似乎在催促那个正在搬卸货物的少年动作快点,不要耽搁过多的功夫。
作为汴梁城“四大医馆”之一,此“杏林医馆”与“春雨”,“悬壶”,“济世”三大医馆齐名,乃是前朝著名太医吕望溪设立的。而他也是这家医馆的馆长。
吕院长德高望重,曾经靠着高超的岐黄之术,治好了前朝神宗皇帝的头痛病,因此被赐为“杏林妙手”,“一代名医”。
如今,吕太医讫老离朝,用手头资金在这汴梁东郊置下产业,开了这家“杏林医馆”,并且摇身一变,变身成“吕院长”,在此开馆授徒,教导出了不少医道高手。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吕太医教导出来的徒弟各个都是难得的人才,而这些人又大部分被高官商贾看中,成为府内首席医师,甚至于被官家吸纳,成为朝廷御医,从而踏上仕途。
因此,在这汴梁城“杏林医馆”名声大噪,很多人不辞路途遥远,慕名而来,希望能够在这里学医成才,日后能有个好的出路。
对于那些有钱子弟来说,只要每个月缴纳一定的学费,就可以在这里直接成为学徒,吃穿住用一切不用担心,心无旁骛地学习医技。
除了这些人之外,医馆还收容了七八个穷人家的孩子。这些寒门子弟,不比那些有钱人,他们交不起学费,因此在医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打杂,干一些粗活,重活儿,选择边打工边学艺,其身份与医馆苦工差不多少。
凌霄就是这些苦工中的一员,准确地说,今年十七岁的他,已经在这家医馆打杂了三年,如今才凭借吃苦耐劳,毫不抱怨的老黄牛精神,熬了一个正式杂役的身份。
凭借这种“正式”身份,偶尔医馆的医师也会教导他一些关于医学的知识,比如说让他熟背“百草药性”,让他知道一些“望闻问切”的基本知常识。
当然,这种情况很少,大多数是这些医师吃饱了美食,喝醉了酒,或者拿了月俸,去了青楼,心情特别好的时候才会多说两句。
……
此刻,大雪纷飞中,凌霄正一个人在搬运整整五大车的药材。旁边时不时地有医馆学徒走过,他们统一穿着医馆下发的白色丝棉长袄,头上挽着漂亮的发髻,有的人还戴着精致的兔耳绒护耳,亦或者遮风挡雪的厚重丝帽,不像凌霄,穿着寒酸的黑色粗布麻衣,发髻也是随便挽起,再用一根短小丑陋的树杈随便插好。
看着寒酸之极的凌霄,那些来往医馆学徒全都对他投以讥笑和不屑,在他们看来,凌霄根本就是一个打杂的,活该受苦受累的命。
那些药材包裹扎实,很多都是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大麻袋;还有一些珍贵的,害怕潮湿的贵重药材,更是装载在沉重的木箱子当中,箱子带药材分量更是十足。
如此重活,就算是三五个大汉也要半天时间用来搬运,此刻却只有凌霄一个人在忙碌。
不是医馆人手不够,也不是他力气大没处发泄。而是有人要整他。
……
北风呼啸,大雪时不时地飘落在凌霄消瘦的脸颊上,晶莹的汗水瞬间就把雪片儿融化掉,原本俊逸的脸庞,在大量的运动下,变得更加红润。
“凌霄啊,你歇一歇吧,你的身体才好,就不要太劳累了。”说话的是张昭,张医师---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瘦老头,他也是众多医师中对凌霄最好的。
半个月前,凌霄因为被徐大医师穿小鞋,一个人把整个医馆仓库的药草整理了一遍,然后整个人夜里发了高烧。当时张医师帮他诊治了以后,还以为他身子弱熬不过去了,除非用上等灵芝仙草帮忙吊命,可没想到凌霄却硬是从鬼门关闯了过来,并且变得活蹦乱跳,成了当下医案中的一个奇迹。
至今张医师还是想不明白,当时凌霄已经奄奄一息,可谓病入膏肓,怎么会突然又活了过来?
但事实就摆在眼前,凌霄不仅死里逃生,并且精神头似乎比以前还要好。
张医师想不明白,只能将其归为“穷人命硬”。
见到张医师这么关心自己,凌霄心中隐隐一热,就笑道:“没事儿---在床上躺了那么久,整个身子骨活动活动很是舒坦。”
“哎!那个徐大医师也真是的,干嘛只针对你一个人呢,简直不把人当人。”张医师忍不住发牢骚。
这些牢骚他也只敢在凌霄面前说一说,表示一下同情。面对那徐大医师,他还是很畏惧的,谁让那徐大医师是吕馆长最为看重的属下,一身医术了得,又懂得巴
喜欢重生之大宋鬼医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