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军神李靖。李靖在贞观四年,率军大破东突厥,为李世民报了渭水之盟的仇,声望如日中天。但也因为功劳太大,李靖担心功高盖主,所以在那之后,李靖主动交了兵权,嫌少过问朝中大事。但他的能力,却是有目共睹,若他为帅,此战可定。
其二,大将军李绩。李绩乃并州大都督,从武德年间算起,驻守并州十六年,堪称‘大唐长城’。与人交战,鲜有败绩。大破东突厥时,也有他的参与。李靖退居二线之后,李绩隐隐已成军中声望第一人。
最后一个,大将军侯君集。相比前面二人,侯君集声名不显,没打过多少大仗。但他自参军就追随李世民左右,充当护卫将军之职,算是李世民的心腹之人。得知李靖隐退之意已坚,李世民还特命他教授侯君集兵法,栽培之意人尽皆知。选择侯君集的人,大多都是揣测上意,想做个顺水人情。而且,他于年前,突破雄魄镜,迈入武胆境,并因此加封大将军,正是如日中天之时,李世民选他挂帅出征,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小小高昌,派条狗挂帅都能打赢,谁去都一样。
众人之中,唯有一人,把目光投向了闷头只顾吃的李牧。
此人正是当朝国舅,李世民的大舅子,李承乾的亲舅舅,被李世民亲口承认的‘从龙之功第一’,赵国公长孙无忌。
按道理来说,长孙无忌应该算是文官,但他从小就与李世民混迹在一起,作为军曹随李世民征战四方,故此与武将们也都十分熟稔。同时,李世民已经习惯于事事问他的意见,所以这议出兵的场合,他也在。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推举自己心中人选。李靖毫无意外地坚辞不受,李绩倒没有拒绝,但也没有表现得很积极,只是表示,如果陛下下旨,他愿意遵从。
唯有侯君集,大表忠心,表示愿意率军荡平高昌,彰显大唐天威云云。
李世民耐心听完众人的话,没有表态,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李牧。
带着些许考校之意,他开口问道:“承乾,你的意思呢?”
吃的正开心的李牧听到这话一愣,旋即放下手里的猪蹄,毫不犹豫道:“儿臣以为,侯大将军是上佳之选。”
“哦?为何不是李爱卿?”李世民颇为意外,虽说他也属意侯君集,但李牧没有半点考虑就做出了选择,还是让他十分好奇李牧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毕竟从条件上看,李绩显然更有经验,更有竞争力。
李牧站起身,向二位大将军拱了拱手,道:“此战的对手是高昌国,方才父皇已经言明,鞠文泰的不臣之举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早有征召。父皇对他的不满,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早就着手准备,等待时机了。”
“父皇曾为天策上将军,领军打仗的本事,天下无双。既然父皇决心要打,那么此战必胜。各位大将军无论谁来领兵,结局都是一样。所以无所谓人选,而我觉得侯大将军更合适的原因是,并州乃大唐屏障,防备的是北方薛延陀等族,相比高昌,薛延陀等族威胁更大。若调离李大将军,恐怕薛延陀等族会有异动。故此,我觉得侯大将军更合适。”
这些都是胡扯,真实的情况是,李牧学过中学历史,知道这仗就是侯君集打的,顺着说准不会错。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吾儿知朕心意矣!”说罢,他看向众将,道:“吾儿的话,即朕之所想,诸位以为如何?”
话说到这份上,谁还能唱反调,都道:“陛下圣明,太子圣明!”
“好,就这么定了。”李世民抚掌笑道:“侯君集听封,朕命你为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着兵部筹备兵马粮草,择日领军出征,伐高昌!”
侯君集大喜,道:“臣领命!”
忽然,一个声音响起:“陛下,臣有一言!”
喜欢这太子不当也罢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