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就在王永安率领舰队返回国内的前一个月,革命先驱黄兴奉孙逸仙之命,前往武汉准备领导武汉的起义军。
先前说过,黄兴是同盟会,而这一次领导武昌起义的是共进会,共进会充其量算是同盟会的分支,名气远没有同盟会大,甚至在胡北省内,很多人也只知道同盟会不知道共进会。
迎接黄兴的不但有起义军军官,还有冯国璋等北洋军,北洋军用大炮给黄兴好好地上了一课,什么叫做“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因为马如龙身体欠佳,冯国璋成为北洋军第一镇第二镇总指挥官,段祺瑞成为总参谋长,此二人下令对起义军进行炮击,炮击持续了三天,杀伤起义军战士无数。
此时黎元洪下令,为了扭转局势,起义军第四协冒着枪林弹雨向北洋军发起反冲锋,但是北洋军火力旺盛,起义军第四协协统谢元恺与统领蔡德懋相继被北洋军打死,第一标标统何锡藩临时担任指挥官,却又被击中受伤昏迷,而敢死队队长马荣、工程队队长李忠孝先后战死,第四协伤亡惨重。
起义军选拔敢死队,冲入汉口与冯国璋的北洋军死战,北洋军起初并没有进入汉口的打算,他们只是在消耗起义军的力量,然而起义军屡屡杀伤北洋士兵,引得北洋军大怒,冯国璋于是下令军队进入汉口,与起义军敢死队交战。
然而汉口街道狭小崎岖,起义军又有很多本地人支持,北洋军士兵进入之后往往被绕晕了,挨上黑枪,甚至有武汉市民瞧别人不注意偷杀北洋军士兵。
冯国璋大怒,下令火烧汉口。
革命党立即在这件事上做文章,说什么北洋军凶残,纵火焚烧汉口,还得百姓流离失所。由于北风袭来,导致汉口大火不灭,北洋军为了安全撤退,革命家趁机进入汉口,并趁机抢到了18箱银子。(国内历史学家喜欢用“抢救”这个词,在灰烬中抢救了18箱银子,也不知道这银子被火烧了之后是不是就成了灰,可能在历史学家眼中,银子都是纸做的,能随便填写。冯国璋火烧汉口的确不怎么样,但是起义军劫掠也不怎么地,为了所谓政治立场就一个劲儿地洗白,颇有现代公关公司的味道。)
黄兴的到来,让革命党士气大振,不过这时候就显示出来革命党的内部矛盾了,毕竟共进会的人少,同盟会的人多,同盟会不好意思抢夺共进会的功劳,才让共进会推荐的黎元洪成为大都督,如今黄兴这个同盟会大佬来了,于是各个同盟会代表立即推荐黄兴担任总司令。尽管共进会等人并不希望黄兴担任总司令,可是这共进会的健将在几个月内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小字辈根本说不上话,黎元洪本来就是被共进会推荐的大都督,如今共进会都闭嘴了,他也只好乖乖地让贤,由得同盟会的人来做主了。
同盟会的党员外战外行,内战内行,黄兴一当上总司令,立即宣布重新向北洋军发起攻击,不过再一次遭到北洋军的痛击。黄兴失望之极,随即巡视部队,最终得出的结果是,胡北起义军都是武汉本地人,夜间回家者甚多。他却没看到对方天上有观察气球,江上有长江舰队,北洋军一个镇有54门标准火炮,而袁世凯这次又带了两个镇到来,总计火炮数量达到216门,反观革命党不过十几门火炮,在这些日子的战斗中有多有损坏,炮弹补充不已,胡北新军士兵用刺刀拼命保卫的武汉,却被他们认为本地人不勇敢。
此时,同盟会内部已然矛盾极深,若不是袁世凯依旧准备对付朝廷,这武汉只需三日便会被攻破。
对此,同盟会认为,北洋军摄于黄兴的威名不敢前进,因此黄兴功劳甚大,应该推举黄兴担任南方革命家总司令,指挥南方所有革命军,湖北新军必须听从黄兴的指挥。
同盟会的宋教仁、蒋翊武、田桐、杨王鹏等人认为,如果推荐黄兴担任南方革命家总司令,可以集中南方各省所有力量,一举打败北洋军,推翻满清。
然而湖北本土的共进会或者文学社孙武、刘公、蔡济民、吴兆麟等人却反对,他们认为黄兴代表革命领袖,如果公然担任南方革命家总司令,凌驾于黎元洪之上,势必会让人认为黄兴只会夺权不会做事,革命党不过是一群争权夺利的小人,且恰恰因为黎元洪不是革命党,所以更要将黎元洪当做一面大旗数起来,以吸引非革命党的反清人事纷纷参加革命。而凭借黄兴的威望,日后竞选总统才是正道,此时实在不易将军队指挥权从黎元洪手中抢走,以让别人挑拨起义军内部不和。
杨王鹏大怒,正要大骂,幸好宋教仁聪明,从中周转,提出不如让黄兴担任战士总司令,管理各省前来湖北支援的部队(主力部队便是黄兴的老乡湖北湘军援军),而黎元洪担任湖北督军,指挥湖北部队(鄂军),这双方指挥军队不同,也不会有任何芥蒂。
黄兴等同盟会认为鄂军不善战,武汉久战未果便是因为湖北人的缘由,因此非常赞同这个意见,而孙武、吴兆麟等人也知道黄兴名望太大,如果不按照宋教仁的办法,真没办法安置这尊大神,于是双方达成协议,黄兴登台拜将,甚至竖起了一面七米高的大旗,上书“黄司令”三个大字,插在汉阳镇最高的楼上,好不威风。
彼时北洋军按照袁世凯的指令后撤三里,众革命党纷纷鼓噪起来,认为黄兴依靠自己的名气吓走“百万”清军,顿时士气高昂起来,扬言杀
喜欢最后一个北洋幕僚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