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关,即今湖北宣恩境内的晓关,曾简化为“小关”,抗日战争时期,改称“晓关”,以示光明、吉祥。筱,即寮竹,别名箬竹、粽粑竹、长耳竹、粽叶竹等,此地漫山遍野的寮竹,故名“筱关”。
如今,这里是一个侗族乡。
在巴国历史上,筱关没有捍关、阳关、沔关、江关那样闻名,却是巴、楚争夺郁水盐泉的重要关隘。
当时,树大林深,交通极为不便,不似现在四通八达,筱关一带有通盐古大道,正好用兵,又是要冲形胜之地,是南入湘黔、北行巴蜀必经之处,落入楚人之手不得、
暂时驱离楚人后,巴人赶忙在险要之处筑立牢固关寨,以筱关、石城(石城至甲馬池一带),以及与筱关齐名的亭子关为郁水盐泉正面的三道屏障(巴人称为郁水防线的“两关一城”)。
石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即今重庆黔江县坝镇,位于阿蓬江与段溪河交汇处。
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在石城置丹兴县(后黔江县),治所即在县坝。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至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涪陵郡治所和丹兴县治所,均置于县坝;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置庸州,州治所和县治所同置于县坝;隋大业初,废庸州置县,将丹兴县改为石城县,治所仍置于县坝。
石城是巴国在丹涪水流域最重要的屯军营地,直接隶属于枳都大营。
建立营地屯集军队的这项措施,或者也可说是改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出现雏形,当时每有战事,巴国主亲自领兵,并把自己的宗室子弟派到边境或要地驻防,有两个作用:一则防御外敌,二可及时处置就近地区的内乱。
兵营的兵源主要来自巴氏宗族。
至战国时期,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尤其是等到楚国人提起兵器来了,石城和巴峒这两个巴国东南境重要兵营的兵源悄悄发生了变化,除了宗室子弟仍为中坚力量,还在当地各部族抽调武士,但各部族为了自身的利益,均不会将最强的武士送去,而是在地位低微和困难的家庭以及男丁较多的家庭中抽调,甚至送去奴隶充数。
兵营中的将佐,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巴氏宗亲,武落钟离山其他四氏的贵族子弟多有担任要职者。
虽然石城军营里没有武功最拔尖的单个武士,但由于相似于常备军,在严格的训练之下,纪律严明,行动化一,执行力强,战术素养高,整体战斗能力很强,丹涪水,甚至巴国任何一个部族单独都很难与之抗衡。
亭子关,位于郁水盐陆路运输路线的必经之地,在今天的彭水县郁山镇镇内。
今天,郁水亭子关,与号称南方长城起点的湖南凤凰境内的亭子关相比,默默无闻,可是,在当年的巴国,妇孺皆知,它就像巴国的三大盐泉一样,被历史的尘土所掩埋。
喜欢乌江战纪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