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被称为科学启蒙书,许多内行人觉得这书里面的哲学内容并不太严谨,但是不得不说在普通人眼中,通过它确实更容易对哲学这门课产生兴趣并且能够通过这本书理解一些哲学知识。
就像许多人诟病《明朝那些事儿》里面的历史不严谨,但是事实上确实有很多人是通过这本书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兴趣,并且将这本书作为通向历史学习的一个通道。
《苏菲的世界》的创作者乔斯坦·贾德就是一位教授了十年哲学的哲学家,他在哲学方面的研究并不简单。
事实上,他原本确实可以将这本书写成“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更多的以一个当代拥护自然的人文主义者的视角对哲学根源作出选择性的探讨。
这也是这本书最终能够获得众多读者喜爱的原因,读者们还是希望能看到更多“接地气”的东西。
张重在弄完了“谈文学”之后,才开始准备这本书。
这本书肯定是要汉化的,而这本书汉化起来也非常简单,里面的内容跟背景没什么关系,将故事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里面的人物随便换一个都是可以的,而且不需要改动太多。
这本书总共有四十多万字,但是张重只用了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初稿,后面又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修改工作。
前后总共花了二十天左右。
不过当下只是完成了华夏语版的稿子,之后他将稿子发给陈青的同时,又给钱培鑫打了个电话。
……
过去一个多月里,钱培鑫将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海底两万里》的翻译当中。
但是即便如此,这本书也还没有翻译完。
平常他的翻译速度并不慢,只不过这本书里面出现了大量的术语,他需要专门去查资料确保翻译的正确性,所以进度大大减慢。
这时候他忽然接到张重的电话,下意识以为是张重来催他进度的。
关于张重作品找翻译的事情,之前业界也有传闻,据说前面张重有几本书为了赶进度,都是找了一大堆翻译组成小组,形成流水线。
或许张重是一个心急的人?
钱培鑫最怕被人催了,事实上,每一个搞翻译的人都怕被人催。
很多人对翻译工作有误解,以为不就是照着翻译么,一天翻译个几万字还不是轻轻松松。
事实上,翻译一点都不比原作者写出来速度更快,钱培鑫是速度非常快的那种,一天累死累活也就能翻译个一万多字,而且还需要文字难度不大,工作时间特别长。
像《海底两万字》这种,钱培鑫每天工作接近十个小时,最快的时候有六七千字,比较慢的时候甚至一天只能翻译一千字不到。
所以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才完成不到三分之二的工作。
虽然比较烦别人来催,不过对方是张重他也不好说什么。
接了电话,钱培鑫开口笑道,“张先生,让你等久了,不过我这边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
张重却笑着说道,“钱老师,我这打电话来不是要问你《海底两万里》的事情,而是另外有一件事情跟你说。”
“什么事情?”张重的话出乎了钱培鑫的意料,他疑惑地问道。
“我这边有一本四十多万字的新书,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接?”
新书……四十万字……
张重的话让钱培鑫嘴角直抽。
说什么来着?
作家写书比翻译速度快,这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么?
这《海底两万里》才发售多久,又来了一部四十多万字的新书。
钱培鑫当然想接这个活,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手里的《海底两万里》还剩下三分之一多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工作,哪能再接新的工作。
如果他再接了这本四十多万字的新书,那至少也要等到明年才能给张重交差。
“这……我恐怕接不了,不瞒你说,之前的这本《海底两万里》也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虽然不舍放弃,但是钱培鑫还是如实说了。
张重却笑了起来,“原来钱老师你是担心速度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一个提议,不知道钱老师愿不愿意听。”
“张先生但说无妨。”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觉得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小组,多人一起协作,钱老师你做总译,这样就可以省去你不少时间了。”
张重提的这个建议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翻译团队到处都有,工作流程也都差不多。
不过这种翻译团队一般不用于文学作品,这涉及到风格问题。
看到钱培鑫在犹豫,张重又开口说道,“跟一般的翻译团队不同,我们组建的翻译团队只是负责为你搜索资料,另外做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根本的翻译工作还是由你来完成。”
说白了就是为钱培鑫找几个助理罢了。
对张重来说,那些翻译助理实在太容易找了,但是像钱培鑫这样熟悉法国文学,还有一定科幻功底的专家可不容易找,所以他愿意费一些心思在钱培鑫身上。
这样一说,钱培鑫就动心了。
“可是我在魔都……”
听到钱培鑫松口,张重说道,“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会让陈青安排好的。”
钱培鑫沉吟道,“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
搞定了法语翻译之后,张重又让陈青陆续搞定了其他几个
喜欢奶爸大文豪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