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了房,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小院子,掀了青纱帐、套了蚕丝被、移了软绫枕,整洁清香,贾蓉开始冷静思考。
扳倒贾珍不能操之过急,更重要的是他自身需要通过一些非凡手段进入大青的文武官僚关系网当中,否则他就什么都做不了。
这个时代的文武依托关系,有时候比父子关系还亲、还有用,那就展现自己的超前眼光、两世见识,他自己在东府的话语权都不太足够,更遑论去影响有爵位的贾赦、贾珍了。
银子可得省着点用,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没银子是办不成事的,因此,贾蓉必须写一部能够让人一看就懂的著作来,那么,没有比武侠小说更合适的了,可是……应该写哪一本呢?
贾蓉不禁陷入了沉思当中。
三个月后,天正十一年七月。
神京城的春天比不得南省气候温热,甚至偶尔到了六七月份还会有降雪,漫山遍野的春光灿烂也要延迟好些时候,园子最早绽放的是几株白玉兰,淡雅清新,贾蓉亲自出府到了东胡同的一家书铺里。
贾蓉是老早就光顾过了这里的,跟掌柜彼此之间也都很熟了,上次买书便在这里,掌柜是吴江人氏,在江南各大递铺行、书社都有关系,众所周知,朝士半江西,江南读书人也比这北方兴盛得多,他们的时文也就因此而畅销南北。
这掌柜姓沈名立春,迎着贾蓉到里间相候,却也不上茶,看了《荆轲外传》的大致剧情以后,沈立春觉得通俗易懂,自有一股豪雄之气充斥其中,必然有利可图,刊印发售之后肯定能卖出个好价钱来。
但是他面上却不动声色:“这位小哥,你这本《荆轲外传》,文笔的确不差,不过么……还是比不上时文能热卖,纯粹是豪侠之作,最多只能定二十五两。”
贾蓉笑了笑,离坐起身:“有劳,只是我的那份,千万不要少了。”
“自然。”沈立春点了点头。
说罢径直步出门口,头也不回,商量的语气也不给,与这类精明的商铺老板谈生意就要这样果断。
《荆轲外传》是根据他以前看过的某一部武侠系列小说编写、整合出来的,很费脑筋,也很辛苦,而且沈立春这搞也太奸滑了点。
“唉……小哥!小哥!和气生财!和气生财嘛!咱们慢慢谈,茶保,上茶来。”沈立春立马换了一副面孔,笑得如弥勒佛一般:“那个……此书不可能是小哥所编写的吧?我看写此书之人,阅历非凡。”
“自然不是,是一个老亲家的故交好友托我来卖的,他有事抽不出身。”贾蓉随和地坐了下来喝茶,这事情他留了三手。
第一就是不完全承认是本人所写,因为承认了别人也不信。
第二是,大青类似清朝,他能够短时间内融入贾府,主要是他对剧本比较熟悉,但是他却还没接触社会朝廷上的潜规则,不知道这时候有没有文字狱。
清朝文字狱多少文人被搞掉,七十多回时,贾宝玉所写的姽婳词,无处不在逗漏着这类信息。
大青的某些规矩有着清朝的影子,所以贾蓉也不得不防,改写的时候尽量不去犯忌讳,很小心,因此他才选中了这系列小说,由于年代比较靠前,因此绝对不会触犯到当政者们的敏感神经。
第三么……贾蓉此时不紧不慢地道:“沈掌柜,这《荆轲外传》,我那故交好友说一共写出了八部,这才是第一部……”
这就是贾蓉所留的第三手了,第一部卖得好,以后剩下的七部就都好谈了,不论最终成绩如何,只要这个噱头和名气打响了,文笔质量稍微下降一些也无妨。
“噢?竟还有七部后续?”沈立春立马开动了脑筋,思忖再三:“小哥,我能定四十五两,这是最高了,买卖不成情义在,还望小哥以后能再光顾本店。”
“好说,成交。”贾蓉微笑点头,沈立春当场付清了四十五两银子,出了店铺,贾蓉便问:“那三个掌柜可请到了吗?”
“请到了,定下日子,到文瀚楼,罗愍是递铺行的,陈利夫是米行的,田其汶是收地租的……他们早都被琏二奶奶坑得倾家荡产,爷已经亲自登门一趟,他们看爷不是平头百姓,也乐意过来。”一旁的随从连忙说道。
东府里虽说鱼龙混杂,但总也有几个能靠得住的仆人,贾蓉便重金悬赏,立马就有几个到自己跟前表忠心来了。
“到那天记得要去地庭院,好好跟人家谈谈。”贾蓉紧了紧青衫,他知道王熙凤已然嫁到荣府已有一年多了,以后少不得要经常跟人家打照面,他可不希望王熙凤对他使绊子。
……
沈立春的这个沈记书铺,不是现在的一个书馆,而是集印刷部、编辑部、作坊店铺、快递于一体,活字印刷已经出来了,但是成本高,所以还是使用雕版印刷,效率不算高。
等印刷出来几本,他看到书面署的笔名是“世仁先生”,这还真是画风清奇的笔名。
不过作者乱取笔名已是常见,他也就吐槽几句。
《荆轲外传》的内容显然是面向大众的。
沈立春倒也不担心会被查封,根据他的经验,抢先卖半月至少能赚上百两,这时代没有版权一说,手抄本、同行见利加以印刷,官府都不管……越到后面销量越少,但是能赚就好。
翻看半天,沈立春都不免有些豪气干云,书中所写“荆轲刺秦”,真真让人看见了一个战国末期的江湖朝堂之争。
喜欢蓉大爷的逆袭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