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反应和感受,从自己的角度去讲故事,这样容易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无法跟上你讲故事的速度。所以,在讲故事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避免讲故事的速度过快,导致你的讲述和孩子的收听之间的“脱节”。因为一旦脱节,你和孩子之间就失去了互动,这样也就失去了一个可以开发孩子潜能的绝好的机会。
还有一点,中国的父母容易走入“急功近利”的误区。中国的家长,大多存在着攀比的心态,自己的孩子绝对不能落后于他人,处处争强好胜。孰不知,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给孩子讲故事,往往会挫败孩子听故事的主动性,结果适得其反。譬如,有的家长给一岁的孩子讲《三字经》,对于一岁的孩子而言,他们的语言和认知系统的发育还未完全,这样做,显然是在拔苗助长。
3.讲好小故事,大大有学问
很多家长都想给孩子讲一个“好故事”。因为只有故事好,孩子才爱听。现在很多人抱怨好故事书难求,认为讲不好故事关键在于没有“好故事”。那是否意味着有了“好故事”,就一定能讲好故事呢?
幼儿园里的故事会上,欣欣妈讲的故事是《图书馆里的狮子》。她有些紧张,为了不受干扰讲好故事,她还把欣欣推开,请老师帮忙看好。这个故事挺有趣的,可是欣欣妈讲得很生硬,速度又太慢,小朋友们很快就分散了注意力。
小雨妈妈讲的是《三只小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可是这位妈妈讲故事水平很高,绘声绘色,而且很懂得带动小听众的情绪,不时设置个悬念,节奏又控制得很好,还准备了小礼物给回答问题的孩子。小朋友既听故事,又拿礼物,可开心了。
可见,讲好故事,光有“好故事”是不够的,还需要爸爸妈妈具有“讲好”故事的很多妙招。别看讲的是小故事,里面可有大大的学问。
喜欢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