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

首页 >> 科幻小说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章节目录)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shudai.cc/137418/

第12章 发散思维,异想天开 (4)(1/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3)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歪打正着x光

1895年11月8日,德国的沃兹堡大学的实验室里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事情:由于伦琴教授一时疏忽,居然发现了至今仍在使用,对全世界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x射线!

那是一天晚上,伦琴教授用一张黑纸把一只放电管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以后,因为突然想起另一件事情,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实验室。这只放电管的形状像是一只生梨,是英国的克鲁克斯教授发明的,它能产生微弱的阴极射线,可以利用它研究带负电的高速电子流。

后来,当伦琴教授办完事情以后,突然想起他离开的时候,忘了关闭那只放电管的电源了,连忙赶回了实验室。当他打开门以后,不由大吃一惊:黑暗中,一条板凳正在发着绿色的荧光。

伦琴教授连忙上前切断了放电管的电源,荧光立刻消失了,他觉得奇怪,又接通电源,荧光又出现了。“难道是克鲁克斯放电管中有一种尚未发现的射线引起来的吗?”伦琴教授心中揣摩着。他试着伸出自己的手掌,放在放电管的前面来回地晃了晃。这时候,伦琴教授大为震惊!他居然看见了自己的手掌骨清楚地反射在对面的一个备用的屏幕上。他的手动,那个影子也动。

“哎呀呀,我看见了我的骨头!”伦琴教授惊奇地大叫起来。从这以后,伦琴连续十几天没有离开过实验室,他进行了反复的研究试验,以证明自己的发现。后来,它被命名为“x”射线。伦琴教授能够抓住这次失误以后的反常现象,以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为此,伦琴荣获了19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放电管的发明者克鲁克斯就没有这么走运了。他也曾发现过胶卷莫名其妙地感光报废,可惜他并没有再进行深入研究,而是去找胶卷厂,责备他们的产品低劣,白白地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直到后来,知道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他才如梦初醒,后悔不及。

还有一位美国的科学家古德斯托德,早在五年前,就在实验室里偶尔洗出了一张人的骨骼的底片,他却没有去深入研究,竟然当作是一张废片,将它很随便地抛弃在垃圾堆里了。

创意点评:

成功者往往是有心人,他们善于捕捉瞬息即逝的异常现象,并紧紧地抓住不放,刨根究底,直至找出结果。本案例中的后两位先生,距离成功只有一步,犹如贴在薄薄的一层窗户纸上,只需轻轻一捅,巨大的成功就能立即迎向他,可是,他们却痛失绝好良机。机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得住的。只有那些执著追求、不懈努力的人,才有可能得到成功。正如日本作家芥川龙说:“九十九步是成功的一半,最后一步是另一半。”

太空飞行器与蜂窝

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太空飞行器要进入太空持续飞行,就必须摆脱地心引力,这就要求运载它的火箭必须提供强大无比的能量。同时,太空飞行器自身重量越轻,就能大大减轻运载火箭的负担,也就能使太空飞行器飞得更高更远。

为此,为了减轻太空飞行器重量,科学家们绞尽脑汁,与太空飞行器“斤斤计较”。可减轻太空飞行器重量,还要考虑不能减少其容量和强度,要达到上述目的就相当困难了。科学家们尝试了许多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还是蜜蜂的蜂窝结构给科学家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大家知道,蜂窝是由一些一个挨一个,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六角形小蜂房组成的。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琪测量到蜂窝的几个角都是有一定的规律。钝角等于109°28′,锐角为70°32′,后来经过法国物理学家列奥缪拉、瑞士数学家克尼格、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洛林先后多次的精确计算,得出一个结论:要消耗最少的材料,而制成最大的菱形容器,它的角度应该是109°28′和70°32′,也就是说,蜜蜂蜂窝结构是容积最大且最节省材料的。

但从正面观察蜂窝,它是由一些正六边形组成的,既然如此,那每一个角都应是120°,怎么会有109°28′和70°32′呢?这是因为蜂窝不是六棱柱,而是底部由三个菱形拼成尖顶构成的“尖顶六棱柱”。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准确指出:在蜜蜂身长、腰围确定的情况下,尖顶六棱柱的蜂房用料最省。

上述蜂房结构不正是太空飞行器结构所要求的吗?于是,在太空飞行器中采用了蜂房结构,先用金属制造成蜂窝,然后,再用两块金属结构,这种结构的太空飞行容量大、强度高,且大大减轻了自重,也不易传导声音和热。因此,今天我们见到的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都采用了这种蜂房结构。勤劳的蜜蜂们也许不会想到,它们的杰出构思被人类借鉴应用,飞上了太空。

以上蜂房结构的应用是一个典型的相似联想。所谓相似联想,即由此事物的某一特点,联想到彼事物相似的某一特点的过程。相似联想是进行创造性劳动经常使用的思维方法。

创意点评:

找到事物的相似点,往往就能够把不同的事物组合起来,从而产生新的创意,在一般情况下,组合之后的事物,所产生的功能和效益,并不等于原先几种事物的简单相加,这就是“1+1>2”的道理,对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联系,我们不能兀自闭着眼睛,等闲视之。

大胆地设想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科学家魏

喜欢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

状态提示:第12章 发散思维,异想天开 (4)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3)
返回顶部
站内强推 亮剑之给孔捷当警卫 元素 神庭玉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 超人的赛亚人弟弟 总裁的心尖暖妻 斗破苍穹 星环使命 弃妇重生豪门:千金崛起 女校
经典收藏 蛇术士 斗罗:我为了比比东硬刚千道流 魏晋干饭人 生死帝尊 鹰视狼顾 大明之我是朱祁镇 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逆天太子爷 战神爹爹:团宠王妃三岁半 穿越到明朝当举人
最近更新 网游之末日黄昏 冥界之花冥冥 亚炎纪 你这该死的温柔 女神的无双高手 因为爱你而疼 梦回千转 煅魂:风流邪帝犯桃花 直播:女神家的哈士奇天秀 道白道兮泊月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 宿春礼杜延起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 全文阅读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 txt下载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 最新章节"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