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蒙古部落的归顺,为大明帝国两边多年的边患问题,终于画上了句号。
一时间报纸上,弥漫着欢呼雀跃的味道。
文官们,更是激动的喜极而泣,纷纷献上庆贺表彰,武官则表示他们压力很大,因为喀尔喀归顺,意味着防线再次拓展,成为极其庞大的负担。
从绵延的长城防线,到北极之海,理论上都成为了大明的国土。
如果派出边防军,恐怕一直推进到北极圈,都不会有任何的阻碍。
但是这么长远的距离,如何保证后勤,这将是个非常沉重的问题。
当地都是无人的荒野,甚至连屯田都无法做到。
“最为重要的一点,朕不想放下秦朝时期的错误。”徐梁在军事会议这般表态。
世人皆以为秦始皇,修筑长城是为了封疆自守。
可大家,如果考虑到,秦始皇复灭六国的一生,他怎么会这般想呢?
那是一位封疆自守的帝王么?
要知道,当时大秦的北方军团,得到的命令,是不许回头。
可以看出长城其实是对外扩张的桥头堡,而非自固自保的保护伞。
而后世却将长城视作边境,固步自封,不肯出关,以关内为乐土,关外遂为蛮族占据。
如果大明在乌尔格一线修建军堡,轻则被后人以为这是徐梁划定的北方边境,重则被不肖子孙废弃。
那这些年大明数百万人做出的努力可就白费了。
“朕这里收到一张地图,甚合心意,诸位可以看看。”徐梁挥了挥手,身边的内侍将早已准备好的地图送到了与会将校手上。
这是一张涂改过的天下万国坤舆全图,其中大明的疆域从美洲西海岸起,横跨大洋,一直到达葱岭以西,直接鄂图曼,将整个欧亚大陆一分为二,泰西诸国占据欧洲,大明独占亚洲。
这张图对于后世任何一个有心意淫的军史政治爱好者而言都不难画出来,但现在是十七世纪的大明。
世界地图推广了也不过十年,竟然有人将徐梁的整体战略意图领会得如此深刻,怎能不让皇帝陛下欣喜若狂!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良将尚且还有数十人,而能够看破历史迷雾的先知却是难以奢求。
“这个王恬听说是总参下去的,尤督以为此人如何?”徐梁点名问起了这份地图的作者。
尤世威对王恬一无所知。
虽然曾经一同开过会,但尤世威的位置与会议记录员王恬的位置相隔甚远。眼看就要评上将的尤都督,与当时只是少尉的王恬更是天壤之遥,彼此间甚至不会有目光交集。
“臣回去之后必细加查访。”尤世威道。
徐梁已经料到了这个回答,任然忍不住加了一句:“各部门还是要加强内部人文关怀,不要求诸位熟知每个人,但起码本部门的人要叫得出名字。”
他轻轻一笑:“诸位都是名将重臣,若是能喊出后辈的名号,可是比加俸禄还要鼓舞人心呐。”
如果只有单纯地物质奖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属下的工作动力,然而只有兼顾人文关怀,才能让属下有工作热情,从而产生归属感。
二者诚如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徐梁本人并不是个感情细腻的人,但在这种细节上他却做得十分到位,所有下属都觉得跟他说话如沐春风,这便是情商的作用。
“这个王恬放在东瀛实在有些浪费了,问问高丽方面军的意见,看看是否能够调回帝国军事大学教几年书。”徐梁已经知道王恬的年纪了。
这样的年轻人在作战部队肯定没什么威信可言,先让他教几年书,培植些人脉,等年纪大些再下部队。
最后调回总参,最多二十年就是个不错的参谋长了。
尤世威对于这种尉级军官的调动并不放在心上,既然皇帝陛下对他青睐有加,先调回来教书就是了。
这个决策虽然让白蔷薇十分不满,对那位暗中送呈地图的参谋甚至生出了间隙。在王恬接到调令的当天,那位参谋也接到了前往虾夷地的调令。
其实那位参谋也是无辜,他只是张扬了些,并且以此卖好,真正将王恬酒后涂抹的地图送到皇帝御前的却是阴影中的情报团队。
王恬很高兴自己竟然还能回到故土,回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帝国军事大学。他的调令上没有写明自己的岗位。在报道当天才知道,皇帝陛下为他设立了一个单独的科系——国际战略研究。
这个新兴的科系让王恬很意外,不过看了皇帝陛下亲自撰写的一些论文之后,却又觉得是个很有意思的科目。
“朝野都说皇帝陛下好战,其实陛下却不是一味地开启战端。其中自有大道理。”王恬读罢论文时已经夜深人静。他起身出了宿舍,站在天井中看着天上的满月,身后拉出一道长长的身影。
“书斋里能够得到的消息终究还是太少啊。”王恬感叹一声,脑中那副并不鲜明的世界地图轰然崩裂,化作光尘。
——是不是应该出去走走?唉,那个好像已经超出我的薪俸范围了吧……
王恬心中有些纠结。
徐梁治国六月初二,王恬回到帝国军事大学任教之后一周。引起了极大轰动。
他的国际战略科系尚未确定招收哪个文化等级的学生,也没有确定招收人数,但职房的门槛已经换了三条。
权贵们以为这个科系只是坐在书斋里画画图,是劳心者的工作,不用下旗队去吃苦受累。
将门家长却
喜欢晚明霸业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