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走路起,王翊便开始往王隗的书房跑,抱着书简连蒙带猜的啃。初始王隗不以为意,只当作是孩童的猎奇之心,后来惊讶的发现这两岁孺子似乎识得竹简上的字,考校一番,果然如此,虽有不少错漏,也足以让王隗惊喜交加。
此后王隗亲自做起了王翊的启蒙教学,而王翊亦不小视启蒙,甘之如饴,从头接受汉代文化思想的灌输。以成人的思想,外加怀着积极的心态,王翊学的很快,后来王隗干脆在王氏门生中给他找了个先生也就是张咏专门负责教导。慢慢的王翊接触的典籍思想多了,也越来越有深度,学的慢慢吃力起来,也使他花更多时间精力在研读经史子集上。
异于寻常孩童的表现渐渐让王翊有了一些名声,并且越传越广,先是王府,而后传遍祁县,慢慢誉满太原郡,直至扩散到整个并州。
事实上,王翊并没有民间传言那般天赋异禀,勤学好思,两岁识字,五岁便能出口成章。“麒麟之才,“王氏后继有人”,“他日定能出将入相”之类的赞誉,口口相传,不断传入王翊耳中。
初时王翊听到这些赞扬,面色平静,内心却是一阵窃喜,多多少少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前世就是个无人问津的路人甲,何曾受过如此褒扬。而王翊淡定如常的表现,则让人赞叹已,父亲王隗时常抚须感叹:有子如此无憾矣!
外界对王翊的追捧也越来越热烈,名声愈加响亮,而王翊在无数溢美之词的攻势下,慢慢地亦有些飘飘然,好似他真的成为了那个天赋奇第二章王氏神童。
心态渐渐不稳,心性有些失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王翊也意识到了问题,午夜梦回,常常梦见自己被拆穿,如一个跳梁小丑般在世间表现,讥笑、谩骂充斥其间。甚至于夤夜时分惊坐而起,冷汗浸湿衣衫,包裹在丝绸被褥中,瑟瑟发抖,如此方能感到一丝安全感。
王翊完全不敢想象那种被打回原形的情况下,自己会沦落到什么境地,醍醐灌顶般的醒悟过来。是啊,自己的天赋远没有那么高,现在外界所传扬的天才神童并不是自己,一个成熟的灵魂加上双倍的努力,才有这么点名气,岂可沉迷其中,固步自封!
后来,王翊开始真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府外传来的赞誉之声,不再加以理会,内心固然欣喜,然而再也无法动摇其心志。
......
清晨,辰时未到,王翊早早的醒来,躺在榻上,脑海中一片空白。俄而,腹中感到一阵饥饿,唤了声门外守夜的仆人。
不久,两个年轻稚嫩婢女小心翼翼地走进王翊房间,约莫十三、四岁,一个手里捧着盆热水,另外一个端着毛巾、清水、痰盂与一小盏精盐,至床榻边屏风后面放下,柔柔道:“公子,可以洗漱更衣了。”
王翊利索的起身端坐榻上,接过婢女递过的毛巾,刚出水还冒着热气,用力擦拭了几下脸,感到一阵清醒舒爽。另外一位婢女递过精盐与水让他漱口,王翊狠狠地在嘴里涮了几口,吐在婢女手中的痰盂里。直接用盐漱口,滋味还真是一般!
起身立于屏风后面,两个婢女慢慢的替王翊更衣,手很巧,动作慢悠悠的,生怕引起王翊不适。合体的绫罗绸缎穿在身上,感觉很舒服,双手平举,任其整理抚平,低头看着跪在地上的婢女恭恭敬敬地替自己穿鞋,哪怕早已习惯这样场景,王翊心底也不由涌起一股高人一等的快感。
踏出房门,深深吸了口汉末清晨的新鲜空气,一小厮正倚在长廊立柱上,见王翊出来,三两步急跨到跟前,弯腰道了一声公子。
小厮名叫王顺,是王氏旁支族人,十二岁,比王翊大了两岁,跟了王翊四年了,面相敦厚老实,眉眼之间却透露着一股机灵劲,四年下来,早已成为了王翊的影子,对王翊亦是颇为忠心。
王翊微微颔首:“王顺,此间等候挺久了吧!”
王顺连忙恭身道:“不久,不久,小人随时听候公子吩咐。”
淡淡地笑了笑,道:“行了,父亲母亲何在?”王翊背着双手,沿着长廊缓缓前行。
王顺头前领路,边走边回答:“老爷与夫人正在厅中,等候三位公子进食,已吩咐下人去唤二公子与三公子了。”
一路走过王府内院的亭台楼阁,汉代建筑虽不如后世那般精巧细致,却颇为大气,而王府传承百年的底蕴,在这铆钉砖瓦上亦能体现出来。
内堂大厅内,王隗与张氏正坐堂上,青木案几上飘过一阵熏烟。王隗一身华服,头戴进贤冠,双手轻轻搭在膝上。张氏面色温和,目光如水,温柔地看着进门的王翊。
王翊趋步向前,立于堂下,稽首跪地拜道:“拜见父亲、母亲,父亲万安,母亲万安。”
望着堂下自己最钟爱的儿子,王隗满心欣慰:“起来吧。”
“诺”,王翊起身。张氏轻柔的声音传来:“翊儿快入座吧,莫要站着了。”
王翊跪坐于左首小案上,王隗考校了一番他学习,见他应答自流,颇为满意,本是慈父,目光愈加和蔼。
倏尔,门外传来了一阵玩闹声,王端、王竣两兄弟来了,黄口儿童正是活泼的年岁,王隗夫妇也不以其跳脱,只是微微一笑。俩兄弟进门后立刻收声,恭恭敬敬地请了个安,小脸绷得紧紧的,可爱异常,而王隗与张氏则忍俊不禁笑了起来。
旁边候着的侍女们依次端着膳食糕点摆放,递上
喜欢汉末帝业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