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相触感模拟技术诞生之后,结合现有的芯片、动力等技术,一台无比近似于人体的机体,一点点地制造了出来。当然,也只能是近似。触感技术不可能用于全部表面积,仅仅用于〖肢〗体主要部分。头部,背部仍然是聚合物材料和陶瓷混合的硬质外壳。
视觉和听觉都有非常完善的解决方案。尤其是视觉,两眼不仅有非常强劲的动态和静态视力,同时具备了微光夜视和告诉聚焦瞄准等等功能。听觉的解决方案要弱很多,声音的采集虽然也有先进的技术集成,可以捕捉极为微弱的声音,甚至同时可以捕捉超声、次声,但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在声音信号中有选择地对特定信息进行增强的技术还不完善。更多还是依靠将声音全部采集下来,然后进行分析,依靠人工智能来处理和理解。这种解决,林闻方是很不满意的,因为这意味着要对系统产生相当的计算压力。
包括运算核心、储存等单元倒是能够全部装进机体。为火羽打造的这个机体,可以说是集中了现在所有最先进的智能、动力和仿生科技技术。但机体却没有空间负载太多的电池。
看起来,整个机体和一个年轻女性也没什么区别,如果按照体形来估算,一般人会猜大概有50公斤上下的体重。实际上,机体的重量却超过75公斤,其中有整整8公斤的电池组。即使如此,机体也只能维持2小时27分钟的全负荷运转。人体是个太复杂的系统,每个人自己生活着的时候不觉得,大部分的行动都是本能,但对一台机体来说,一切却都是计算结果。在火羽装载进机体之后,大部分时候都是拖着一个自动行进的电池拖车,在基地里来回晃荡着。
电池消耗过速,部分大概也是因为火羽实在是有些〖兴〗奋。触觉数据的积累和学习,动作系统不断完善,各种各样细微动作的操控……依靠的是细腻的触感,而非火羽战斗装具状态下纯然的力量,每种感觉都不同。
林闻方有些遗憾地说:“看起来,我是来不及将这东西完善好了。”
火羽却满不在乎地说:“这才正常。现在这已经是技术发展的极限了吧。如果在几个月之前,没有这些技术储备,你连现在这样的成果都不敢设想呢。这些都已经是各方面很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的集中体现,再要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估计得要相当长的时间。”
“是啊。螺旋形的技术发展路线嘛,从来就是这样。”林闻方叹了口气,问道:“你真的决定呆在地面上?”
林闻方这么问,是因为最近有新情况。远望洲多年前出发的深空探索者们发回了第一批数据,林闻方的父母在深空观察,宇宙背景辐射的研究上取得了让人瞠目结舌的成果。由于距离实在是太远,缺少可靠的通信手段,哪怕是重新搭上线,都没办法形成即时联系。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有限的数据交换。
在前方,深空探索者们暂时停住了脚步,准备在那片地区建立一个前进基地,正在尝试在空间里建立食物和能源供给,建立小型的生态圈。
不仅如此,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火星表面建立基地也提上了日程。起步就是一个比远望洲更大更宏伟的太空城市,不管是深空还是火星基地,都需要一个强力而有决断力的领导者。而林闻方,最终选择了深空,选择了跟随父母的脚步。
多年未见,父母的形象在林闻方的脑海里并未模糊。他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感,知道想念什么的并没有什么用,扎扎实实地采取行动才是关键。由于能量塑形等技术的突破,新型的深空探索飞船的安全性和速度都比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林闻方的父母走了多年的路,新型飞船只需要不到一年就能到达。
但是,林闻方的使命不止于此。他要先带着深空探索舰队在小行星带停留,给一些小行星安装发动机,带着大量富含各类矿藏的小行星一起飞向深空。这是个艰巨的工程,光是安装和计算发射轨道等工作就要持续一年以上。可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宏伟最有野心的科学计划。带着这些资源进入深空,要比将所有物资都从地球或者远望洲发射过去要经济太多了。也就是从这个计划公布起,全世界全人类都进入了某种亢奋,各种以前的争端似乎可有可无,各国政府都谋求积极有效的策略来清理以前的各种矛盾。相比于整个人类的大视野,有些问题,真的就不那么重要了。海夫纳学会发挥了他们一直想要发挥的作用:将人们送入星空,给人类更大的视野。
但是,在林闻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之后,火羽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火羽将留在地面,继续完善全球智能网络,继续推进智能机体等等项目。而伊芙琳也选择留下,成为火羽和世界其他部分的沟通协调人……
从创造出火羽到现在,林闻方还是第一次意识到,作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个体,火羽原来是离得开自己的。
在这个问题上,火羽的想法或许也并不是那么客观。至少,她做出这个决定的依据并不算是很客观。归根到底,她是觉得,林闻方的旅程,太过无聊了。
由于深空探索舰队会长期处于静默状态,只保留最低限度的值班人员,大部分人都处于低温休眠状态,实际上整个舰队会非常非常安静。林闻方作为指挥
喜欢数字风暴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