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很快打击了竞争,恢复了市场,当然市场规模大大萎缩了。因为许多运营不利的运河直接被废弃,许多竞争性线路被拆除,总量大幅度收缩。但运输业恢复了秩序和盈利,只是这确实传统运输业末日的余晖。很快所有运输业都会被公路运输打败,更加灵活的汽车运输公司会成为主流。相互竞争的铁路、运河不会想到,打败他们的会是一个外来行业。
东洲汉国也进行了相关操作,这个国家的危机,也主要是铁路等行业的投资过剩,而且比大燕帝国更严重。大燕受限于山川地理,修建困难,投资高昂,因此饱和的还不算太严重。但东洲汉国大平原地形,修建铁路相对容易。私人资本又更为激进,光是穿越哭山,贯通东西的铁路隧道和桥梁,在这次增长期内就开通了十多条。还修建了玛雅运河、汉海环线。尤其是汉海环线铁路,南部穿过玛雅丛林地区的铁路,根本没多少业务。
汉国的钢铁工业,石油工业,也处于严重过剩阶段。一方面跟列强对手激烈竞争,一方面利润下降厉害,一度长期亏损。
于是大汉石油开始合并,垄断油田开采、冶炼,铁路公司合并。钢铁公司合并,粗放经营的东洲汉国也进入垄断阶段。
南洲宋国的投资风气一直不高,士大夫家族把持的家族产业控制着各行各业,讲究精耕细作。大型产业很少,但中小型家族企业极多,许多行业的隐形冠军都在这里。这次他们的危机也不严重,但破产情况特别多,中小公司在正常时期非常灵活,更容易抓住市场风向,有不错的利润,但在危机时期,抗风险能力不高,因此许多家族企业破产。行业巨头垄断,许多行业自发兼并,但还没有大汉和大燕那种国家出面进行全国性垄断的行为。
通过垄断,东方三帝国还没走出危机,经济萎缩严重,但稳定下来,进入稳定的滞涨期。
但欧洲的崩溃还在继续。
法国出兵莱茵兰,引发了政治危机。波罗的海共和国内部无法统一,商业城市要求的是一个弱势中央政府,这样各地城市就有极大的自主权,推崇自由贸易,但工业力量则更希望建立一个可以保护本国市场强势政府,要求给予中央政府更大的权力,让他可以处理全国性危机,各种党派在议会中无法达成一致,一系列紧急法案无法通过。他们跟波罗的海联盟时期一样分裂。
好容易稳定了十年的波罗的海金盾再次崩盘,两大银行宣布无力维持金盾跟黄金的本位制度,停止对付黄金。
英国强烈抗议法国出兵莱茵兰的行动,威胁要对法国实施制裁,同时呼吁国际社会给法国施加压力。
英法两国自然也遭到了经济危机打击,但两国在经济危急之前,经济增长也不快,虽然也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可规模较小,发展较慢,反而让他们的根基更瓷实。两国的主要投资,都在殖民地,殖民地上的铁路、港口都是比较优质的资产,开发潜力还很大,远没有到过剩的时候,因此危机爆发后,两国遭受的打击较小,失业率等指标都比其他国家要好。
可是两国内部已经形成了各种工人组织,开始对贵族集团,资本家族把持权力不满。英国权贵在战争期遭受重创,反而愿意妥协,出台了大量法案,平民下议院的权力被扩大。投票权开始普及,不在有财产限制,任何成年男丁都开始拥有平等权力,女人依然没有。法国强势王权下形成的工人组织,对权力诉求反而较小,但却渴望经济平权,也就是均分财富之类的。
英国虽然也有工人起义,钢铁工人、煤炭工人经常罢工,航运动辄停摆,但总体局面稳定。法国工人则更加暴力,他们要求政府接管工厂、矿山、银行等所有私营部门,提出一周六天工作制和每天十小时工作时间要求。法国国会和皇帝不敢这么做,工人组织就不断发动罢工,冲击国会大楼,占领警察局、邮政局等行政机构。
两国殖民地也出现了大量独立运动,法国军队在北非频繁镇压当地部族起义;英国人则精明许多,他们在殖民地是以夷制夷,拉拢一部分部族攻打另一部分部族。
两国其实都没有能力彻底解决问题,尤其是法国。工人提出的诉求太美好,但不现实,法国政府不具备执行这种政策的执行力。皇帝和贵族控制的国会,也不敢没收私人资产。所以法国人才进军莱茵兰,试图用民族矛盾来转移内部视线。
但可惜伟大的法国工人没有上当,对经济权利的渴望早就压倒了民族矛盾。经过长期对立之后,忍无可忍的巴黎工人和市民,发动了起义,攻占了国会大楼,部分军队也参加了起义。法国皇帝再次出逃,逃到北非的迦太基,得到北非军人支持,打算组织平叛。
巴黎起义之后,浪漫的巴黎工人组织建立了一个天真的政权,他们宣布没收所有富人财富,平均工资水平。还对广大遭受压迫的国家和民族充满同情,他们宣布放弃法国海外殖民地,给予殖民地人民自由。还宣布放弃对波罗的海共和国的战争赔款要求。
巴黎起义还波及到了其他城市,里昂、马赛等主要工业
喜欢宋耻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