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沦为乌拉尔山区小国的女真帝国,还直接参战。这倒不是大燕帝国的影响,而是这个人口仅有四五百万的小国,如今严重依赖西辽帝国,几乎沦为西辽帝国一个边疆省份。他们的参战,也只有象征意义。
女真人参战,更多是出于对斯拉夫人的仇恨,他们参战后,积极游说联军轰炸基辅罗斯帝国后方城市,理由是这些城市在为德军提供物资。西辽帝国对斯拉夫人也没什么好感,因为当年斯拉夫大暴动中,也有不少女真帝国境内的西辽人被牵连。如今生活在西辽帝国的数百万人口中,许多都是那次大暴动中被迫移民的。西辽跟基辅罗斯帝国长期围绕第聂伯河通行权争执不断,也让这两个相邻,但文化、种族、信仰都不相同的国家互相之间充满敌意。
于是西辽空军开始轰炸基辅罗斯帝国后方城市,摧毁顿河、伏尔加河上的桥梁,炸毁铁路。摧毁重要工业设施,轰炸煤矿、铁矿。这让工业落后的基辅罗斯帝国工业水平,至少倒退了三十年。
但此时却开始有大量斯拉夫人加入联军,这也是英国最想看到的,是西辽参战最大的价值。德军掠夺政策下,各地的游击队此时都在朝联军控制区汇聚,接受整编,获得武装,从游击队转变成正规军。伦敦的基辅罗斯流亡政府,也派出官员来重建政权。立刻将联军刚刚攻占的基辅罗斯名城波尔塔瓦设为临时首都。
东欧战场打了一年,也进行到了消耗阶段。反而是德意联军先退出野战,开始构筑防线转入守势。尽管他们实际上打的更出色,机动性战术运用的更好。但他们就是打不动了,坦克没有足够的燃油补给,飞机出动频率降低,只能停止高消耗的机械化作战。财大气粗的英汉联军,尤其是汉军,尽管许多战术都显得粗糙,可是主动进攻的精神很强。这就不是一个精细民族,跟同文同种的宋国人几乎是两个民族。
于是战场转入了德意联军战略防御,英汉联军战略进攻阶段。
战争打到第六年,德意志帝国确实有些消耗不起了。上次欧洲大战,战后就有结束战争的战争之称,让法国人至今不敢介入战争,法国舆论对参战的声音退避三舍。这次大战,比上次消耗的资源更快。上次战争毕竟是一次线膛枪和大炮的战争,而这次却是一场飞机坦克的战争,人均消耗量超过十倍以上。
三条战线上的消耗,以及德意志地区的战略轰炸,都大大影响了德意志帝国的生产力。大量工业企业被迫东迁,波兰地区的冶金工业开始承担更多的生产任务。
英汉联军的作战方向,也直扑波兰而去。放过东欧其他地方,就是打算从西辽一直杀入波兰,英国情报机构认定,只要军队开进波兰,肯定能得到波兰人的欢迎。军队宣传中,印刷了大量波兰美女的海报,告诉士兵们,波兰美女在等着他们解放,波兰姑娘一定会像斯拉夫姑娘一样热情欢迎他们,投怀送抱,献上热吻。
就在联军推进到基辅的时候,距离战争结束迈进了大大一步,因为法国人终于按捺不住了。
一方面是他们看到德意志日薄西山,他们跟德意志帝国的领土争端必须解决,否则阿尔萨斯和洛林这样的战略地区就永远不可能收回,斯特拉斯堡这样的莱茵西岸地区,也将永远失去。另一方面,德意志帝国粗劣的外交手段,也将法国往英汉联军一方逼。工业产能达到极限之后,德意志帝国不断逼迫法国人摆明立场,要求法国为他们生产军工产品。但法国不敢这么做,那意味着可能遭到英国的进攻。
于是法兰西勇士终于在德意志帝国的压力下选择了立场,站在了德意志帝国口中的东方人一方,不为了德意志帝国代表的欧洲作战。
法军的突然参战,让德意志帝国猝不及防,许多边境城市纷纷落入法军手中。卢森堡、洛林高原,先后丢失。紧急抽调兵力,好容易稳住局势,英汉联军却大规模从法国登陆。
法国敢参战的最大原因,还是得到了英汉两国的承诺,会向法国战场派遣军队。他们也确实需要从法国突破,大量积压在英国的联军部队,立刻登陆法国,一个兴趣就投送了一百万兵力。
联军此时已经拥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德意联军一方,将所有中欧地区年轻人都强征入伍,也不过一千五百多万。英汉联军一方,英国人动员了六百万人,其中非洲黑人部队就有两百多万,汉军则高达八百万人,还不是强征入伍,主动参军的志愿兵,如果实行义务兵役制,汉国能武装两千万大军。西辽帝国则实行了动员,武装了两百万兵力。法军动员后,也征集了五百万兵力。
英汉联军一方,总兵力高达两千多万。而且英军和汉军都是高度机械化部队,平均装备水平跟德军主力相当,远超仆从的意大利军队和中欧其他小国部队。
法军参战之后,集结在法国方向的联军,一个月后就超过了千万,说到底,这是一个最合适的进攻方向。
而德意志帝国则快速崩溃,不断战败,不断后撤,莱茵兰地区一个月时间就丢失了。瑞士人再次发动起义,宣布脱离德意志帝国。匈牙利
喜欢宋耻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