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叔说是从本地人手里买的家养鸡。”周辞白最近常去小叔家吃饭,也学会了如何透过毛色分辨,哪些是家养的本地鸡?哪些是养鸡场出的饲料鸡?
“我跟小叔学,以后做给你吃。”周辞白知道陈知年喜欢白切鸡,也愿意去学。
陈知年笑容灿烂,眼眉弯弯,眼睛里带着光,声音愉悦,“好啊。”
“我等着。”
看着陈知年的笑容,周辞白心情也跟着好。
这就是恋爱的美妙,你的心情会随着对方的情绪而波动起伏。
“你们这饭菜是哪里买的?应该不是医院饭堂吧?”隔壁病床的大婶笑着问陈知年和周辞白。
“医院饭堂的饭菜没有这么好。”
“医院斜对面的‘你好糖水店’。店里还有隔水炖汤,3元一盅,配料有黄芪、天麻、地胆头、茶树菇等等。鸡汤、鸭汤、排骨汤,任君选择。价钱公道又营养。”陈知年随时随地的帮小叔打广告。
“真的?这汤只要三元?我一会就去买一盅。”大婶乐呵呵的感谢陈知年,然后准备去买汤,但被病床上的妇女拉住,“妈,我不用喝汤。还是省点吧。”
原来,这是一对婆媳。
为了赚钱,一家人背井离乡来到羊城,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儿子和儿媳妇在建筑工地干活,而婆婆则在街上捡垃圾卖给废品站。
前不久,儿媳妇黄姐怀孕了,不再适合建筑工地,就跟着婆婆在街上捡垃圾。但五天前,在街上捡垃圾的时候,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已经七个月的孩子就这样没了,还伤了身体,好不容易才抢救回一条小命。
而好不容易积攒的钱瞬间就花去了大半。
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在读书,他们根本就不敢多花钱。如果不是陈知年喝的鸡汤味道实在太好,他们也不会多问。
因为外面买的汤水总没有自己煮的好,毕竟清淡。
清汤寡水的,看着就没有什么营养。
但陈知年的这盅汤不一样,看着就知道是花费时间熬煮出来的,药材的味道也浓。闻着就知道用料不少。
“妈,三元,我们一家人能吃一天了。”
“养好身体比钱更重要。”婆婆比儿媳妇更有见识,知道养好身体的重要性。
婆婆风风火火的买了鸡汤回来,“我问过医生了,说多喝鸡汤有好处。”其实,医生说,最好就是多补充营养。
但他们乡下人,哪里知道买什么营养品?医生推荐的那些,他们也买不起,还不如多喝鸡汤。
在他们看里,鸡汤就是顶顶营养的了。
“妈,你也喝吧。”
“我身体好好的,喝什么?浪费。你赶紧把身体养好,就是体谅我了。”
“赶紧好起来。多住一天,就多花一天的钱。”现在,儿媳妇住院,她照顾,只有儿子一个人赚钱。
而在医院更是花钱如流水。
难怪都说穷人不敢病。这一天天的,简直就是要把家底给刮干净。
看着这对婆媳,陈知年笑了笑。
虽然说婆媳是天敌,但也总有让人感动的婆媳关系。
“大娘,你这话很对。养好身体才能赚更多的钱。如果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的病痛,不仅自己痛苦,还影响工作,影响赚钱。”
“人的身体要是不好了,那就多少钱都不够糟蹋。”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身体健康更重要。”陈知年一直都认为有好的身体才有好的生活,好的未来。
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泡沫。
陈知年的阿婆就是一个愿意为大家牺牲的女人。她愿意一个人累着,苦着,吃最差的,干最累的,为的就是多给孩子留些钱。
厚的家底,让孩子们在嫁娶方面更容易些。
为了存钱,她起早摸黑的干活;为了省钱,她吃最少最差。
一辈子都是先别人后自己。
关于阿婆,陈知年记忆里最深的事,就是阿婆好像从不上桌。端着饭碗,夹两根萝卜干,蹲在院子的果树下就一顿。
其实,青山镇没有女人不能上桌的陋俗,但阿婆是坚决不上桌的。
她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从早忙到晚。
记忆里,全是阿婆忙碌的身影,地里的,果园里的,家里的......每天从地里回来,然后喂猪、喂鸡、为孩子,最后才是自己。
如果家里做了好菜,她就会一脸认真,‘我不喜欢吃......’
不管什么肉,都是一句‘我不喜欢吃。’
即使吃鱼,也是只吃鱼头和鱼尾,甚至是孩子们吃剩下的鱼骨头。
小时候,陈知年不懂,肉这么好吃,为什么阿婆会不喜欢?长大后,她懂了,那是一种圣母爱,愿意为了大家牺牲自己的圣母爱。
但等陈知年懂得为阿婆留一块肉的时候,阿婆却病了。辛苦了一辈子,营养不良,身体被掏空。
阿婆不愿意去医院,不愿意治疗,说浪费钱,有钱还不如存着给孩子们娶媳妇用。但阿爸和小叔坚持。
花钱如流水,家里的积蓄几乎都花光了,阿爸和小叔还借了不少钱。
但阿婆还是去了。
她自己没有了求生的yù_wàng,因为担心多活一天就多花一天的钱。
很多大人都这样,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给家人最好的,却忽略了自己也是要被照顾的。总把付出当伟大,其实是傻。
陈知年:“养好身体才能
喜欢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