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乘风知道这一场风波,肯定会给各州府的官衙带来莫大的压力。
一把手被杀,按照正常人的尿性,底下的官员肯定想尽各种办法争相上位。
事实上,吏部衙门这些天已经收到临近许多州府呈上来的文书,不外乎就是上表忠心的,探听口风的,提拔官员名单的。
四大世家被灭之后,监察部特意就这事跟杜乘风汇报过。
不管他承不承认,这几大世家在官场上占有的分量确实不小。
根据监察部的名单显示,除了一些地方主官,大大小小被牵连在内的官员,居然有近1500人之多。
要知道,原来的唐初,因为李世民的精简,整个大唐上上下下所有的官员加起来,还不到8000人。
这1500人官员一下子全没了,短时间内可能还好,真要拖上个把月,肯定要造成不小的连锁反应。
听到杜乘风询问他的意见,杜如晦沉思片刻,说道:“风儿,之前我和候尚书商议了,按照你上次的方法,从国子监再择优选取一些学子,到各州府任职,毕竟这国子监的学子,本身就是来自各州府的优秀才子。”
“他们学有所成,再回归当地为官,服务一方,也算是回报故土。只是这一次的风波受牵连的官员实在太多,国子监即便可以填补一部分的空缺,这个人数缺口最少还相差几百人。”
“而且这些空出来的地方主官,更加要慎之又慎。地方主官毕竟关系到一地的兴衰,让那些没有任何经验的国子监的学子去担任地方主官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嗯!这我知道!”
杜乘风微微点头,对杜如晦的话表示认同。
随后他胸有成竹地说道:“这样吧,父亲,候君集,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这次的官职空缺总是1500人左右,国子监目前在读的各地学子,大约在3500人左右。”
“先从这3500人里面再挑选1000人出来,下放到各州府去担任除主官以外的官员。具体怎么样安排,担任什么官职,就辛苦父亲您和吏部的官员,争取在五天内列出一份名单给我。”
“原则上从哪个州府上来的学子就安排到哪个州府去填补当地的官职空缺。当地州府衙门没有官职空缺的,以就近优先自愿优先为原则。”
“还有几百人的官职空缺,不妨让当地官员连同当地的百姓,根据民意,学识才能方面的表现,自行举荐当地的秀才,举人。”
“举荐出来的人选,把名单交到吏部备案就行。当然前提是,告诉当地的官员,一定保证公平公正,不能有任何的猫腻。我也会让监察部的人密切监视的。”
“至于空缺的地方主官,就由父亲你们这些老臣互相举荐吧!到时把名单给我看一下就行。具体就这样吧,大家觉得行不行?”
国子监开办的目的,本来就是为朝廷培养的后备人才。这些学子来这个最高学府求学,最终的目标也是为了考取功名走上仕途。
现在杜乘风只是让他们提前毕业而已,对于所有学子来说,自然是感激不尽。
只不过国子监虽然有3500人,但是这里面毕竟还有很多是入学不久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所以能选出1000人来,已经是极限。
对于杜乘风的安排,杜如晦想了想,回道:“也只能这样了!”
事已至此,这样的安排已经是最适合的了。
候君集听完点了点头,表示没有意见。
杜乘风提出的解决方案跟一开始他们商议的差不多,只不过牵涉到这么多官员的官职安排,肯定要杜乘风拍板决定才行。
其他官员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杜乘风这话原本就是冲着吏部和少数几名重臣问的。
杜乘风一直跟他们强调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做,所以除了吏部和尚书省以及摄政王之外,其他的官员是没有发言权的。
见大家都没有意见,杜乘风想起雄象高昌伊吾三个地区的主政官员还没有敲定,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让百官推荐一些合适的官员。
他对大唐原来的那些文武官员,了解的并不多,而这个时候,显然也来不及考察评定,只能依靠父亲和二哥他们。
杜乘风顺势说道:“各位,既然说到这个官员的举荐,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来商讨一下。”
“前几天我已经跟大家说过了,雄象,高昌,伊吾三地已经成了我炎黄帝国的疆土。但是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同时也为了更好的融合。”
“我不能把这几个地方的管治权交给原来的那帮当地官员。这三个地区我打算把它分成四个州。”
“高昌伊吾合并为一州,雄象地区划为三个州,这样一来,主政官员刺史加上都督最少需要8人。”
“父亲,二哥,还有各位大臣,我给大家三天的时间,希望各位能帮我举荐8名有能力有担当、愿意去这几个地区任职的官员出来。”
“觉得自己有能力想干一番事业出来的官员,也可以自荐。当然,凡是愿意去这几个地区任职的官员,各方面的待遇肯定要比在长安好很多。”
杜乘风顿了顿,心里也知道让这些在长安城待习惯了的官员,突然去到千里之外的荒芜之地为官,肯定有点困难。
他不想强人所难,所以只能提高福利待遇。
杜乘风接着道:“现在我先跟大家介绍一下去这几个地方上任的官员待遇。第一,这四个州的主政官员五年一换,也就是说凡是去
喜欢盛唐之帝国崛起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