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然我们已经诛除伪逆拔乱反正,那诸般事情也就好办了。
孟保部可至东营休整,其余回转各部分至南北各营,刀弓入库车马归厩,兵将着甲一律将收。
各部都校尉官都集中到西营来,待考校过后重新调任。各部军士也需考校后重新整编,打乱秩序。凡附逆将军皆降级任用,以观后效。”
又过了两日,凤翔府安稳下来。张军算是初步掌握了全府大权。
下面各县县令没有谁提出反对意见,能找到的原凤翔所属兵马也都通知到了,至于回不回来这个谁也做不了主,只能等着。
原本留驻的兵马没什么问题,都服从了张军的命令。原本张军也是他们的上官,只要不想反叛也就不会拒令。
杂事散事自然没这么快,不过那些不用张军操心,自有张良李应右还有附会过来的少尹和别驾去做。
三堂之上,张军坐于案后,张良,李应右,少尹刘承旨,别驾高庆站在案前,五个人正在开会。这就是当下凤翔府的管理阵容了。
凤翔府其实不大,年代也不久,不过地位挺高。
它始建于757年,到这会儿才二十几年,和益州(成都),京兆(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并称五京。为西京。
(760年,成都被去了京号,不过府制待遇级别没变)
这个五京,除了长安是正式国都以外,其余四个都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儿,皇帝跑路跑过去在那里等待消息住过一段时间而得名。这叫临幸。
不过往成都跑路的是玄宗,当时肃宗在灵武登基,他被太上皇了,这个南京的称号就有点名不符实,最终被取消。
不过据说成都据此沾了龙气,所以后面就成了大家喜欢的地方,不断的成为都城。成都这个名字也终于名副其实了。
唐后期是州制,独尊五府,也就是五京,其地位比州高。
这五府的地位有多高呢?府牧是从二品,勋柱国,和大都督平级,但一般都会虚授正一品职务,以示尊贵,也就是捡校个太尉太师司徒司空什么的。
大司徒(户政刑罚)大司马(军事)大司空(建筑水利)为三公,是百官之首,不过后来司马成了地方军事主官,不再是三公之一,以太尉替(光武二十七年)。
这事儿得怪第一个穿越者王莽,他当时就是大司马,然后造反了。估计从那以后皇帝一听这个名儿就闹心。
……
张军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也就是把孟保所率部和凤翔原来的部队打混重新整编,以现在手里这一营为基础,编训成新的部队。
原来那些将领什么的也肯定不能延用,张军的意思是降职使用,以观后效。
主要是他手里没有那么多军官可用,而且这个年代人的道德水平相对比较高,他以大唐命官的身份发布命令,也不怕他们反复。
再说低下层军官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现在算是把凤翔府初步拿下来了,接下来他就要开始以凤翔为基地发展势力,主要精力会放在民政方面,所以军队这边就得快刀斩乱麻。
四个仅有的属下(有点可怜的感觉)研究了一会儿,感觉可行,也就投了赞同票。这事儿就定下来了。
别小看古人,唐代从皇帝开始到下面各州府卫所,都不是主官一言堂,凡重大事务都是开会研究才决定,而且还有专门挑毛病的部门,感觉不可行会打回来要求重议。
就算是皇帝也会遵循这种制度。然后,到宪宗后期的时候,他自己把这种制度破坏了,变成了他的一言堂,然后才开始出现朝臣把持朝政的现像。
君臣开始夺权,一直折腾到大明朝。
从汉到明,事实上制度方面一直是延续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朝代更迭但文明不断的原因。(元断明复)
我大清……就不提了。
咱们看看各朝各代的对外口号。
秦: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悲壮。秦从难中立,拓我汉家土)
汉:明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雄壮。强汉睥睨四方,驱逐胡夷)
隋:四方胡虏,凡有敢犯者,必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豪壮。大隋的时间都在征伐之中)
唐:内外诸夷,凡敢称兵者,皆斩。(宏壮。宇内无敌,败在了自己人手里)
宋:一寸山河一寸血!吾纵亡国灭种,誓不与贼共立!(壮烈。虽然国弱,但气血尚存)
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激烈。我弱,但我有必死的决心)
清: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耻辱。说白了就是拿笔来,是要地还是要钱)
转折点找到了吗?
极盛到极衰,都在一个朝代,毁在了自己人手里。这就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的真实写照。
当然,过于迷信武力,对胡夷的政策过于宽松,缺乏行政上的手段也是其中的原因。
唐的衰败是由武则天时代起,她废帝自立引起了内乱,外夷趁机脱离,突厥回鹘室韦靺鞨先后独立,疆域去了三分之一。
然后安史大乱内夷纷张,最终导致王朝崩溃。这里面张罗着彼可代之的各路节度使也是功不可没。
在这个过程中吐蕃趁机出手,吞并了大唐整个西域。
张军感觉自己被手机崩到这个节点上,不是让自己来打酱油的。必有深意。
但饭得一口一口吃,事得一件一件做。
喜欢利刃如霜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