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也不是傻子,一看到这故事,便明白主角的取舍有多艰难,也同时让大家一眼看出主角最后的决定有多痛苦与艰难。这一切,根本无须说教似的千篇一律的言语。
不少人都被小小地感动了一番,尤其是一些情感比较丰富的女观众。
从一个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出发,这一点就让许多人产生了代入感,产生了共鸣,随后再联系上历史性的国家大事,立刻让观众产生了某种认同感,因为这同样不是什么伟人的故事,也不是被塑造成完美的道德模范的故事,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参与到这项国家大事当中的故事。
这样上接国家大事,下接人民大众,再也没有之前那些旋律作品给人的割裂感了,让人感觉到,主角这样的人就在身边,就在人民群众当中,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群中的一员。
至此,谁也不会觉得这部电影还是当初那样的主旋律电影了。
华平坐在观众席上,看到观众们各种因共情而产生的某些情绪变化,甚至有些人在故事结束的时候,低声讨论起来。
“这电影与其他献礼片不太一样啊!”
“是啊,怪不得这般自信满满地进行点映,原来这电影真的很不错!”
“不愧是姜林的作品,连献礼片都能拍得如此之好!”
……
两段故事之后,基本上奠定了这部电影在观众心中的基调,华平在知道观众的感受之后,也微笑着微微点头,看来这次点姜林的将是对了,至少现在口碑保住了。
看来还是姜林懂得观众的喜好啊,至于程格……虽然在电影这方面,程格是大师级的,但是真要论到懂观众,程格别说跟姜林比,就算是跟章毅相比,也是相去甚远,所以当初一直想搞个高大上的开幕式的程格,并没有获得那个资格,反倒是章毅成就了国师之名。
虽然只是短暂的空隙时间,通过观众的言论和反应,华平已经看得出他们对这部作品还是挺满意的。
而荧幕上此刻又写下两个字“夺冠”。
这个标题让人一看,就很清楚怎么回事了,毕竟国内宣传得最猛最广泛的夺冠事件无非就是三连冠的事情了。
不过,任谁都不会认为,这个故事就是直接说夺冠的事情,因为这样的话,这个故事恐怕又脱离不了之前的那种主旋律的风格了,不过总导演是姜林,这一段的导演是许争,大家知道,这个故事肯定不仅限于夺冠这件事情的本身。
但是,这件事情又怎么与普通人挂钩在一起呢?
然后故事开始了,不过让众人都惊讶的是,这个故事选择的方向有点奇特啊……
大家都想过,这个故事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夺冠这件事情,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故事居然是从两个青梅竹马的小孩子开始讲述的。
小女孩要随着妈妈出国了,小男孩原本是要送她的,可是恰逢女排赛开始,小男孩家有一台电视机,搬出来大家一起在弄堂中看比赛,偏偏这时候电视机的信号接收又不好,被催着上楼去调天线,更倒霉的是到了楼上把天线调好,只要他一松手,电视机又花屏了,最后没办法,只好自己扶着天线……
饰演小男孩的演员很有灵性,在送小女孩、看比赛和帮大家扶着天线的三个选项当中,内心纠结,脸上把这种纠结表演得相当到位,让大家惊叹不已,这比起那些所谓的小鲜肉小花来说,简直是秒杀了。
最后,小女孩走了,小男孩也最终没看比赛,只是在楼顶替大家扶着天线,让大家看完了比赛,共享夺冠喜悦。
多年之后,小女孩和小男孩相遇,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都有了不俗的成绩……
也算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吧,不过这样的结局也很让观众们很满意,算是填补遗憾了吧。
不过,这个故事看似只是与女排夺冠的事情擦了个边,但是对于所有观众而言,经历国家大事的过程,多半就像是电影上的那些人一般,坐在电视机前看看电视,关心一下国家发生的大事,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自己做过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年长一些的人来说,那种信号不好就是满屏雪花的电视机,那种天线一晃动就会出现电视信号问题的经历,那种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的经历,那种大街小巷朋友友好相处的情况……这一切的一切,都算是一种回忆杀了。
相比故事情节本身,这些情景更令所有人怀念,可惜有些事情,一旦过去,就不可能再返回到从前了。
“姜林真的是太有心了!”有人感慨道,“没想到他小小的年纪,居然对于这种事情有这么深的理解!”
“这导演不是许争么?许争就是魔都的啊,对于魔都的弄堂文化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
“可是编剧不是姜林么?”
“那也是许争拍的啊!”
……
这样的小声争议并未持续多久,然后荧幕之上又写出了两字《回归》。
看到两个字,几乎所有人都停下议论,然后认真地看电影,这两个字的意义,只要是华夏人,就再清楚不过了,这个故事必定与港澳的回归密切相关。
果然,很快大家知道,这与港岛回归时的交接相关,为保证港岛一秒不差地回归祖国,大陆和港岛的同胞共同努力,完成了这一历史时刻,同样是取历史大事件中的一个小
喜欢明星制造师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