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的分红大会结束了,可韩屯人的心还是一片火热。
一年分红四万多块钱,这在1984年是个什么概念?顶一个普通工人大几十年的工资。
而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年的分红数。
几年下来,韩屯每年的分红大会也成了平县老百姓关注的焦点。
今年韩屯分完红的第二天,消息就已经传开了。
离韩屯最近的丁屯这几天也收到了年底分红,丁屯养鸡场被韩屯合并,可他们的分红却并没有降低,相反还提高了。
今年丁屯每家每户分到了一千五百多块,比前两年多了不少,本来是一件挺高兴的事。
可当他们听说韩屯一家分了四万多块钱的时候,手里那一沓大团结,顿时就不香了。
都是从养鸡起的家,这差距怎么越拉越大呢。
虽说咱们是跟风,虽说咱们规模差点,可不至于啊……
丁屯人想破了脑瓜皮子,最终也只能把这种差距归结成他们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如果他们能有一个像何平这样的带头人,丁屯的发展未必会比韩屯差多少。
甚至还有丁屯的村民想瞎了心,想跟公社申请,干脆把丁屯也并入韩屯得了,反正养鸡场都合并了,也不差村子了。
除了丁屯人,其他盯着韩屯年底分红这件事的广大平县老百姓在得知了韩屯今年的分红数额之后,集体骂娘了。
同样都是老百姓,这差距也太大了点。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的扔。投胎可真是门技术活啊!”
“咋比啊,人家现在拔一根汗毛比咱腰都粗。”
“要不人家招上门女婿呢,省的往外分钱。”
韩屯的分红消息传到县里,老百姓的反应不一而足,无非是羡慕、嫉妒、恨。
到了政府这里,就又有说法了。
在明年的工作部署会上,领导们达成一致,韩屯必须得通公路了。
一个小小的韩屯,这两年的发展可谓是一年一个台阶,如今已经到了让县里不得不重视的程度。
光在平县本地就纳了大几百万的税,更别说在其他几个有投资的城市所缴纳的税金,如果这些税金都能够留在平县,那会怎么样?
县领导们想想都流哈喇子。
这条公路县里就是砸锅卖铁也必须得修,韩屯不让都不好使,求着你修。
虽然这个时候“要想富,先修路”这样的口号还没有喊开,可当官的都不是傻子。
经济发展向来是以点带面,只要韩屯能够稳步发展下去,未来平县的受益将会越来越大。
就像是现在韩屯周边的几个村镇,现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都开始依靠着韩屯吃饭,而且是比以前吃的更饱、日子过的更好。
据不完全统计,韩屯的村办企业仅在平县一地招工就达到了近千人,未来这个数字肯定还会继续攀升。
整个平县也不过才60万人口,一个小小的韩屯就直接解决了平县1/600的就业,就更别说间接带来的就业和经济了。
如果再给韩屯几年时间,县里都有些不敢想象韩屯会给平县带来怎样的发展。
这样能够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村办企业怎么能够不扶持、不支持?
给韩屯修公路就是县里给韩屯的助力,接下来他们还将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韩屯的发展。
韩屯带给平县的影响在它逐渐的向上发展中已经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何平的想象。
大年初二的时候何平到老丈人家吃饭,从老丈人嘴里得知这样的消息居然感到了惊喜。
辽省这样的地方可不是南山,地方政府能够主动提出给韩屯修公路,这得是达成了多么一致的意见啊!
“政府的官老爷们可算是睁开眼睛看看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了。”何平高兴之余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少说怪话!政府有政府的难处,你们韩屯能够有发展,我们也跟着高兴,能出力肯定会出力的。”
何平给老丈人赔个笑脸,他刚才纯粹是一时没忍住,有感而发。
翁婿两人聊了没几句工作上的话,便被温桂珍打断了。
“来,何平,吃点鹿肉,这可是你爸爸老同学给邮过来的。”
“谢谢妈,您也吃。我们家里还有呢,前段时间奉城的朋友也给邮过来了一点。”
何平说的朋友是他和毛春华在去京城的火车上遇到的江南,这小子现在靠着批发奉城养猪场的猪肉赚了不少钱,所以隔山差五就会给何平弄点他们农场的特产。
“多吃点,多吃点。”
温桂珍时不时的给何平夹菜,何平吃的速度愣是赶不上她夹菜的速度。
何平吃着吃着觉得有些不对,鹿肉、羊腰子、鳝鱼,他一样一样的数着桌上的菜。
滋……阴补阳?
何平又看了看毛春华的饭碗,里面可没啥菜。
毛春华见何平眼神看过来,立马低头默默吃饭,嗯,一点也不心虚。
何平尬笑了两声,“妈,夹得太多了。”
“没事,慢慢吃,不着急。”
丈母娘的一片好意总不能辜负,何平含泪吃完了碗里冒尖的饭菜。
好不容易吃完了饭,何平把毛春华拉进屋里说悄悄话。
“怎么回事?啥意思啊?”
毛春华装傻,“什么啥意思?”
“少跟我装傻,那些菜。”
毛春华眼神闪烁,欲盖弥彰的说道:“可能是妈觉得你平时工作太辛苦了。”
何平瞪着她,“少扯犊子
喜欢重生乡村文艺生活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