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安德罗波夫上台之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陆续出台。这其中就有警察上街检查工作纪律的这种招致了一片骂声的举动,安总很快就取消了这种不得人心的政策,转而采用了一些更为灵活的举措。比如规定酒精类饮料只能够在12点以后销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某些酒鬼醉醺醺的去上班这种情况的发生。安德罗波夫深知石油和伏特加对这个国家的重要性。他曾经有过一句名言,光喝汤不喝酒不是傻瓜就是木头。因此安德罗波夫并不打算像前任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那样大搞禁酒运动,相反的他还降低了一种便宜的伏特加的价格,现在老百姓管这种酒亲切的叫做安德罗波夫卡。
但是这些事情跟安总打击腐败的行为比起来,就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了。不久之前两名高级官员被枪毙的新闻,让那些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的老百姓觉得实在是太解气了,很多人都相信安德罗波夫是一位可以媲美彼得大帝和斯大林的伟大人物。
于是就在民间的这种看法的影响下,派往塔什干的克格勃调查组才刚下飞机,就收到了雪片般的不计其数的检举信,这和一年之前丘尔巴诺夫来这里调查的情况截然不同。因为所有人都相信这次安德罗波夫不是说说而已,他是认真的。
刚来的几天里,仅仅是阅读这些检举信就耗费了调查组的工作人员全部的精力。这些来自莫斯科个克格勃干部们还是第一次来到位于祖国边陲的加盟共和国,检举信上的内容让他们觉得触目尽心,甚至都不敢相信这件事情居然还会发生在二十世纪。很多人甚至随信附上了许多官员宅邸的照片,这些宅邸占地巨大,装修豪华,就像沙皇时代贵族的城堡一样。
接受了谢廖沙命令的哈桑也如影随形的跟了过来,哈桑长了一幅中亚面孔,在乌兹别克这里并不突兀。跟着哈桑一同前来的还有他在莫斯科的几名心腹。一伙人在调查组下榻的宾馆周围租下了房子,开始监视着进出这里的所有人,一旦有调查组的人离开宾馆,哈桑的手下也会跟踪他们的行踪。哈桑他们会尽可能的将调查组在这里的一举一动汇报给莫斯科的谢廖沙。
谢廖沙在莫斯科从老高尔基帮的成员里选择了几个可靠的人,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盯着那些边防军内部的知情者。一旦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立刻向谢廖沙汇报。
谢廖沙这段日子来无心操心别的问题,他不断的打听着官场圈子里的小道消息,报纸上的新闻进展也是谢廖沙每天必看的新闻。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就要进入尾声的鱼子酱案又牵连出了另一幢大案子,红海军的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与苏联商业部勾结,从国外走私汽车,家用电器等商品,一大批官员再次牵涉其中。这件事本来没有谢廖沙什么事情的,但是很快从官场上传出一向官声颇佳的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莫里申牵涉其中。
谢廖沙身在官场,消息的渠道远比一般老百姓要来的更广,像格里申和葛罗米柯这种级别的人来说,无论如何是不会被追究责任的。苏联的官员们充分的发挥着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力为自己牟取暴利,很多州往往因为一个案子就将一大批的官员送进了曾经关押阶级敌人的监狱之中。《真理报》上每天都有人被开除党籍,这股风潮大有向全国蔓延之势。
局势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谢廖沙现在面对的对手是安德罗波夫一手带出来的克格勃。雇员人数多达十万人,却是这个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情报组织。在这么强大的对手面前,谢廖沙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他已经决定停下所有国内的非法生意,仅保留海外的分支机构来维持运转,他庆幸自己没有把所有的筹码都放在国内。
随着情况的恶化,过去那些开好车,住豪宅,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的家伙就成了惹眼的目标,一个谢廖沙已经淡忘了的小人物很快就被人盯上了,他就是克格勃列宁格勒分局的契尔年科。一个原本可以决定谢廖沙的生死,现在却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契尔年科当年从谢廖沙手上捞了不少,后来因为立功回到了列宁格勒。契尔年科从此过上了和他收入毫不匹配的奢华生活。每天开着他本该买不起的进口汽车上下班,吃穿用度都十分的讲究,住的也是列宁格勒市的奢华公寓。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这些事情根本就不会有人操心,大家顶多羡慕的抱怨一句“那家伙可真走运啊!”。现在这都变成了契尔年科的噩梦。
关于契尔年科的举报信很快就递交给了克格勃内部的检举系统。契尔年科毫无意外的成为了调查的对象,他无法说明自己的奢侈的生活所用的花销是从何而来,契尔年科只能以沉默来应对。
“老兄,你也是接受过训练的,你知道我们的手段!我们不想在你身上再重新演练一遍!”调查人员对契尔年科威胁着说道。
“再问你一遍,这是你的车子,这是你的房子,你的工资就算干到退休也赚不来这么多!告诉我们,你的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对方厉声问道。
契尔年科依旧低头不语,他已经决定了自己要死扛到底,就算进监狱了又怎么样。自己在海外还有存款。只要老婆孩子跑到国外去,这笔钱足够他们过上舒服的日子,为了家庭契尔年科选择牺牲自己。
“契尔年科,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你实在是有点小看人,我不喜欢这样。既然你
喜欢苏联教父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