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一若算是领会到了出演者的不易。
地方大,难逛不说,物品琳蓝满目,看的人眼花缭乱,有些玩意一眼大开门,花了时间看了,要么是工艺品,要么是价格没有余地。
一小时过去,别说三样物品,他连一样都没相中,心中难免有些着急。
找了个地儿坐下,喝了口水。
“我要冷静下来,不能着急,”他自顾自地说道:“鉴定本来就是慢工出细活,这里至少上百万样东西,都是在大海捞针。
我觉得策略应该没错,只是运气差了点。”
歇了两分钟,肖一若再次起身,不能耽误时间。
耳边不停地传来讨价还价的声音,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交易完成。
顾客开心地带走物件,老板愉快地收下金钱。
不是每个人过来都是为了捡漏发大财,出差的带一些纪念品,好这口的买个心仪的物品,各取所需。
看到天珠区,肖一若忍不住停下脚步。
“这东西大家应该不陌生吧,据说某位明星从喇嘛庙请了一颗,花了两千万,我没见过真品,反正这里十块钱一颗,一把一把的,你要是批发,还有折扣。
所以还是要提醒观众朋友,古玩水深,一定要小心。”
“老板这是什么玩意儿?”
“凤符。”
“我只听说过虎符,这显然是假货,不要被忽悠过去了。”
肖一若在探寻的路上,也不忘讲解几句,曾经有些观众,就是因为看了节目,来了兴趣,最后看走眼,亏了钱。
一个来小时,他逛的摊位真心不多。
期间,邓老板打来电话,虽然都在一个地方,想互相见着,有点难度。
得知肖一若暂时一无所获时,邓老板还安慰了几句,他还行,有一点收获。
其实,肖一若等人的举动并不惹眼。
顾客里什么样的人都有。
拿着放大镜的,手捧古玩鉴定书的,带着老师的,各种花样,大伙见怪不怪。
走着走着,肖一若忽然停下了脚步,蹲了下来。
“师傅,麻烦那黑色的茶碗递给我看看。”
他看的是以瓷器为主的摊位,摊主拿了过来。
“清末的吧,不是官窑出来的。”
“老板好眼力。”对方夸了一句:“也算是个老物件,看上了就带走。”
“多少钱?”
“七百五。”
“有点贵了。”
东西肯定没错,到现在一百来年。
古玩也是有分的,比如铜钱,有些产的多,流传下来多,也就不值钱了,物以稀为贵么。
就如眼前的茶盏,可以确定是清末的东西,寻常百姓家也用的上,大概也就这个价。
“做生意,讨价还价,你也可以说说。”老板笑道。
“我说啊,”肖一若比出个剪刀手:“二百!”
“那您可拿不走,我进货都得五百呢!”
“交个朋友,三百。”
“不行。”
肖一若起身要走,那边又退让了。
“六百给您。”
“是不是有点市场里买衣服的感觉。”肖一若笑道:“这样,老板咱们交个朋友,五百五我要了,您在添个这个?”
肖一若随手拿起边上另外个小壶。
“那可不行,壶比杯子之前,三千,不二价。”老板乐呵呵地笑,眼里透出睿智的光。
想蒙我,不可能,其实你看中的就是这小壶吧。
肖一若尴尬一笑““被您瞧出来了。”
“那这杯子给您包起来?”
“先放着,我再看看有没有合眼的,一块算账。”
“行。”
老板怕他反悔,拿出专用的盒子,里头垫着不少纸屑。
又询了几个,都是普通的东西,工艺品。
最后拿起个缺了口的茶杯:“这个呢?”
老板拿过去看了一眼:“这您给五十吧。”
“都缺了个口还五十,十块。”
“加五块拿走。”
“行!”
付钱,拿货,三位摄影师心痒痒的,这可是肖一若一个多小时来,第一次出手,那老板,显然很专业,有赚么,赚了多少?
“肖老师,这就离开了么?”
看着走着的路线,摄影师发现他是向着出口。
“对,就剩下十来分钟,太难了。”肖一若抱着盒子:“也算有点收获。”
“是那个缺口的茶杯么?”看的多了,摄影师也懂一些。
“等会你们就知道了。”
回到车里,两位专家已经在等候,邓老板还没回来。
没有意外,每个人身边都有收获。
又等了一会,邓老板回归,一上车就道歉,说让大伙久等了,很是礼貌。
外景部分拍摄结束。
“肖老师!”专家队的代表是来自某博物馆。
随着《华夏鉴宝》日渐稳定,现在邀请嘉宾不要太容易,每个博物馆或者相关机构都会自荐人员。
按照节目的流程,会把物品封存,节目组先找人鉴定,然后在录制的时候再拿出来共享。
“能不能看看您的东西,太好奇了。”
不只是他,其他工作人员同样伸着脖子。
肖一若的水平有目共睹,可随着节目发展,他渐渐地从队长身份剥离,将更多机会留给民间队队员,加上特别忙,和大伙聊天的机会也比以前少了。
简单来说,太久没有展现实力。
“要不小肖,先拿出来看看。”导演见大伙都是一个意思,那就遵循民意。
“那就看看。”肖
喜欢签到,我真是大明星啊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