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
2017年,4月
“妈妈,等我长大以后,上北大上清华,挣好多好多钱,给你买大楼房,买好多好多好吃的,你就不用干这么多活儿了。”
这句稚嫩言语被幼年老刘挂在嘴边,每每能令母亲喜笑颜开,摸着他的头:“我就等着享儿子的福了。”
片刻之后,缝纫机声音就继续回响在逼仄矮小的平房里。
老刘五岁那年父亲去外省出差,临行时摸着他的小脑瓜答应带酒心巧克力回来,第二天就因为交通意外去世了。
母亲哭得伤心欲绝,他却只知道等不到好吃的了。
单位发了一笔抚恤金就再也没了后续,大伯叔叔恃强凌弱闹着分家,爷爷奶奶也觉得八字不合,于是母亲和老刘被赶到一间小平房里头。
姥姥姥爷那边却被舅舅舅妈把持着,顶多偷偷帮衬点钱——总体来说,老刘的童年并不算幸福。
老刘七岁那年国企改革,只给母亲买断工龄的三万块钱,于是母子俩彻底没了经济来源。
居委会后厨、超市促销员、远亲家的保姆……老刘记不清母亲做过多少工作,只知道家里手套袜子和围巾多得永远穿不完——母亲心灵手巧,花样图案都是最新式的,一大团毛线两天就变成结实鲜艳的手工活儿,再用针线收口,摆在地摊很能吸引路人目光。
老刘九岁那年远房亲戚给母亲介绍对象:“你也不能孤单一辈子,总得有个伴儿”第一个对象带着两个孩子,一个三岁一个五岁,母亲便不乐意见了:“两人挣钱五张嘴吃饭,怎么养得活?”
第二个对象文绉绉的是个老师,话里话外想再生个孩子,母亲便含糊了:“怎么也得儿子再大点。”
第三个对象是带着儿子的鳏夫,要把老刘扔给姥姥姥爷看,母亲自然不答应。
后来便没人再给母亲介绍对象了,老刘打心底高兴。
老刘十二岁那年跟着沉默寡言的邻居学武艺,后者据说专门拜师练过,平时打几个流氓小偷易如反掌。
母亲开始担心,后来也想开了:“男孩子技多不压身,学点傍身也是好的。”
于是老刘劈砖头压腿扎马步练得不亦乐乎。
老刘十八岁那年没能考上北大清华,只上了个二本,没读过什么书的母亲喜得合不拢嘴,忙忙叨叨做了两身衣裳、一件毛衣给他收在行李里头。
到了宿舍第一天,老刘嫌衣裳太土气塞在床底下,饿了俩月攒钱买了件新衣裳,走在校园里舒坦多了。
老刘二十二岁那年求职面试时候走了狗屎运,居然被家大公司看上了,给他个去省城培训两年的机会,回来前途大好。
他想想母亲一人在家不放心便推掉了,回到家里吃着几十年如一日的饭菜其实有点后悔。
老刘二十七岁那年迟迟找不到对象,只好开始相亲。
长得一般,总没个笑模样,加上挣得又少,没车没房没存款还得照顾老娘,身手过得去也不值钱,没有好姑娘愿意跟他。
他想,大不了单着,母亲却安慰:“时候没到,好饭不怕晚。”
老刘三十一岁那年,跳槽到一家私企当了个部门经理,月薪涨了一倍,买了辆二手车,于是他的相亲之路终于顺畅不少。
性情外向、手脚麻利、长得也算俏丽,可惜家庭负担重了点——老刘终于把女朋友带回家里。
母亲整宿乐得合不拢嘴,连毛衣都顾不上织了:“个儿高,以后生出孩子也高;你不爱说话,人家嘴皮子利索……”
老刘三十二岁那年,和女朋友为了婚房吵了一架:他想租间宽敞点的三居室,连母亲带小孩都住得下;女朋友却不同意:谁家租房子当婚房啊?
什么时候买房子什么时候领证,再说这年头谁还和老妈住一起?
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天天吵架谁受得了?
他觉得没劲,婚也不想结了。
还是母亲想得开,把小平房卖了,凑上攒了几十年的积蓄付了处二手两居室首付,又在楼上租了间一居室单住,旧家具都舍不得扔,缝纫机也留着——老太太早踩不动了,平常织织毛衣打发时间。
老刘三十三岁那年,快当爸爸了,母亲天天掰着手指数日子。
有天妻子想吃鲈鱼和泡芙,他跑到菜市场和超市买回来做熟了,上楼叫母亲吃饭。
房门没推开,不得不硬踹两脚——功夫总算没白练,随后老刘发现母亲面色安详地靠在沙发上身子都凉了,手里攥着织了一半的小毛衣。
老刘三十七岁那年,出差之前摸着调皮儿女的小脑袋瓜承诺“带费列罗巧克力回来”,随后莫名其妙上了蓬莱列车。
还算运气不错,那天是卢文豪老孙老马带队:“都机灵着点!进来之前都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特长,赶紧报一遍!”
老刘只好露了两手——功夫真没白练,顺便举着车票问:“怎么我这个右下角多个人像?”
三队高等级乘客羡慕之情溢于言表,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可以啊,自带守护神——蓬莱还有一个带着蟒蛇的高蓝山,当然你得回去才见得着,以后多关照了。”
长方脸、黑眼镜,手里捏着长长毛衣针——车票下方这个简单形象令老刘想起一个人来,不由心肝发颤:是母亲?
夜深人静之际他常常祈祷能再见她老人家一面,难道这个愿望实现了?
日暮时分,二十三名乘客团团围在老刘周围,连卢文豪几人都不急着做任务。
喜欢末世列车[无限流]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