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叶飞这边,刚开始的时候他的动作有些笨拙,而且还有些畏畏缩缩的,怕砸到叶景卢的手。
到后来才慢慢的掌握节奏,再加上叶景卢的教导,锤得倒有模有样。
一旁的叶雪觉得很有趣,也嚷嚷着要玩,叶景卢只好把位置让了出来。
只是她有些胆小,叶飞刚准备锤下去,叶雪就一副要被砸到似的表情。
“啪”的一声,叶飞的木杵锤在米团上的时候,叶雪整个人往后一缩。
“赶紧沾水啊。”叶飞提醒道。
“哦。”叶雪应了一声,双手沾了点温水在木杵上抹了一下。
随后叶飞又高高举起,中中的砸在米团上面,这时不用叶飞提醒,叶雪赶紧在木杵上抹了一些水。
就这样慢慢的,叶飞和叶雪的动作都熟练的起来,差不多的时候叶景卢叫停了两人,然后把米团翻了个面,然后让叶飞继续锤。
就这样,锤米团整整锤了半个小时才停了下来,叶景卢用手在米团上掐了一小块下来,然后用手搓了搓,已经没有米粒了。
随后又把米团放进嘴里嚼了两下,点了点头道:“没有米粒了,弹性不错,可以了。”
“爷爷,这样就可以吃啦。”叶雪问道。
“当然可以吃了,这糯米本来就是熟的。”叶景卢点了点头,然后才说道:“不过我们要做的是清明果,所以这还只是半成品。”
这时陈碧珠和吴雪燕从屋里走出来,同时也把捞过挤干的清明草团拿出来。
叶景卢接过清明草,把挤干的草团弄散撒里面石臼中,把草团全部撒进去后,他又让叶飞继续锤。
就这样,又锤了十来分钟,清明草已经和米团完全融合再一起了。
陈碧珠这才拿了个大盆子把整团米团装起来拿到后厨去了。
里面已经准备好了香油,把手洗干净,然后抹上少许的香油,再扣下一小团米团搓圆,一个清明果就做好了。
其实清明果还可以包馅的,有甜的,也有咸的,一般咸的就是用炒过的白萝卜丝干。
甜的则是用豆沙,不过这豆沙并不是外面卖的那种包装的豆沙,而是自己用红豆制作的。
先把红豆拿去泡水,然后再拿去蒸熟,蒸熟后沥干,接下来就是放锅里烤干了。
用小火先把锅烧干,然后再把柴火拿出来,里面留住木炭就可以了。
接着再倒入红豆,用铲子把红豆碾碎成沙状,然后再均匀的铺在锅里面,让木炭慢慢把它烤干。
期间时不时翻动里面的豆沙,让他能够均匀受热。
等水分烤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加入白糖,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
这样做出来的才叫豆沙,都是颗粒状,看起来就像真正的沙子一样。
哪里像外面卖的包装豆沙,一坨坨的,看着那一坨坨黑乎乎的东西,大家基本没什么胃口了。
所以有的东西确实手工的好,机器做不出那种效果,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东西加上“手工”就是好东西。
也有的东西机器做得更好,之所以加上“手工”两字也不过是为了忽悠人的而已。
有的人一听手工,就有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大家自然就心甘情愿的掏钱买了。
其实这所谓“手工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想法都是商家误导了你而已。
手工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最珍贵的就不是在外形态,和使用形态,而是内在文化传承。
机械化则是代表着文明的进步,机械解放了人的双手,也提高了效率。
他们都是文明的代表,但是发展的方向却不同,根本没有什么好对比的。
如果真要对比的话,那之前就有个例子可以聊聊,它就是章丘铁锅。
叶飞之前在头条上就有看过一片文章,标题叫:被捧上天的“章丘铁锅”,现在啥样了?
里面就是大概说了一下章丘铁锅之前和现在的对比,在分析了大众的需求。
在18年的时候,章丘铁锅随着《舌尖上美食3》走进大众的视野。
2019年春节,“章丘铁锅”走进了故宫,那时候章丘铁锅依然热销不断。
十二道工序。
十八遍火候。
1000度高温冶炼。
36000次捶打……
它确实是一种文化传承,但它并不适合现代厨房。
章丘铁锅是纯铁锅,它基本上比现代的不粘锅来得重,大部分的人还是比较喜欢轻便的不粘锅。
还有一个就是保养,不是内行人,哪里懂的保养,但是不保养,锅用不了多久就废了。
而不粘锅不同,他基本不用保养,平时只要擦洗干净就好,根本不用担心它会生锈。
这么一对比,不就是不粘锅更占优势了,那么不粘锅就比章丘铁锅好?
当然不是了?主要还是看场合,看使用的人,章丘铁锅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也不是所有人懂得用,把它用好。
这手工打造的章丘铁锅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传承,而不粘锅则代表着社会进步。
让人们的烹饪方式变得更简单,不怕煮菜时轻易粘锅。而且使用起来更轻便。
所以大家在选择商品时不要一喂的选择所为的“手工”,那只不过是商家忽悠人的把戏,最重要的还是要合适。
再说回叶飞这边,陈碧珠已经先做了一盘清明果出来了,鸭子也熏得差不多了,叶景卢也已经把劈草刀磨好了。
把鸭子和清明果和一些饼干装进篮子里,然后又拿了一组鞭炮蜡烛
喜欢悠闲的修仙时光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