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共的惩罚,东印公司决定取消这个兵团,其他士兵因为不满,推举末代莫卧儿王朝的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为名义上的领袖,掀起抗英暴动,迅速占领了印度领土的三分之二。
英国人集中全部力量,利用锡克教徒和廓尔喀雇佣军的人力,残酷镇压了这次起义。
《改善印度管理法》于何时颁布?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带来了重大的政治后果。
英国政府认识到它的印度政策存在严重弊端,开始进行重大调整。
1858年颁布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
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二世流放到缅甸。
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
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简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
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五分之二。
英军是如何征服马拉特的?
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英国向西印度的马拉特联邦发动3次侵略战争。
1775年,英国侵略者同僭望王位的拉古纳特·拉奥相勾结,强迫后者签订一个屈辱条约。
1776年,英军以帮助拉古纳特·拉奥为名,侵入马拉特联邦,遭到该邦王公联军的顽强抵抗,被迫放弃同拉古纳特·拉奥的条约。
1779年,英军进攻浦那,被马拉特联邦军队击败。
1780年,马拉特联邦与迈索尔联合抗英,1782年被英军打败,签订《萨尔拜条约》。
根据条约,英国虽占有萨尔塞特岛,但慑于马拉特联邦强大实力,仍被迫归还所夺去的马拉特联邦全部领土。
1802年,英国殖民者迫使马拉特首相巴吉·拉奥二世接受“资助条约”。
根据条约,英国在马哈拉施特拉常驻一支军队;马拉特每年拨给军费260万卢比;英国监督马拉特的对外关系。
马拉特王公拒绝接受该条约。
1803年爆发第二次英马战争,英军2.4万人从南北两路侵入马拉特联邦。
英印总督r.c.韦尔斯利以分而治之的策略,先打败马拉特联邦酋长辛地亚和彭斯拉等联军,后又打败了霍尔卡尔军队。
1805年,英印总督g.巴洛同辛地亚、霍尔卡尔分别签订条约,归还侵占土地,旨在挑起他们同拉杰普特王公的冲突。
1817年,英军12万人入侵马拉特联邦。
在西塔巴尔迪和那格浦尔战役中,马拉特联邦军民顽强抵抗。
1818年1—6月,马拉特联邦的军队在戈雷冈、萨尔皮哈特、阿什蒂和塞奥尼等地不断抗击侵略者。
6月,英军获得最后胜利,马拉特联邦大部分土地被并入英属孟买管区。
英属北美殖民地为何反对《印花税法》?
1765年,时任英国首相的乔治·格林维尔通过《印花税法》,企图靠征税在北美维持一支永久性的英国军队。
乔治·格林维尔认为殖民地应该为支撑这支军队做出贡献。
于是,乔治·格林维尔主张在北美殖民地开征印花税。
印花税在英国已推行70多年,格林维尔内阁希望将同样的原理延伸到殖民地,也就是对报纸、纸牌、法律文件、酒类执照、保险单、船运文件等各类公务所用文件加以课税。
这些税比在英国征收的额度要轻得多,且税收也将花在殖民地身上。
在格林维尔内阁看来,这是个温和的政策,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
然而,令乔治·格林维尔意想不到的是,印花税法引起了整个殖民地的愤怒,那些商业活动直接受影响的市民,如律师、商人、印刷业者和种植业者等,更是义愤填膺,不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抗议声浪。
1765年10月,北美九个殖民地的议会代表,出席在纽约举行的印花税法大会,以维吉尼亚议会“没有代表权,就不纳税”的观点为主导,通过了《权利与不平等宣言》,要求英王及其议会废除印花税条例;宣称只有殖民地自己选出的议会,才有资格对他们征税。
1766年,在殖民地的激烈反抗下,英国国会废止了乔治·格林维尔的《印花税法》。
波旁王室的主轴来自哪个分支?
波旁家族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地统治纳瓦拉(1555—1848)、法国(1589—1830)、西班牙(1700年至今)、那不勒斯与西西里(1734—1816)、卢森堡(1964年至今)等国和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家族。
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员都以保守著称,因此在美式英语中,波旁一词成为对极端保守主义者的称呼。
波旁王朝的君主是历史上最为多灾多难的群体:亨利四世遭暗杀身亡,路易十三42岁便英年早逝,路易十六最终在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
波旁王室起源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地区。
而这个采邑最早出现于13世纪初,是法王一位家臣,也是今天波旁王室成员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
而其成员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来自卡佩王室的法王路易九世。
路易九世之子克莱蒙伯爵罗贝尔与其子孙通过他和波旁领地的女继承人勃艮第的比阿特丽斯的婚姻,获得了对波旁公国的统治权。
他们二人的长子路
喜欢超值金版-世界历史1000问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