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一个和尚建立的王朝--最后辉煌的大明王朝
这是一个和尚建立的王朝,“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真理又一次被历史验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辉煌时期,《三国志通俗演义》、解缙编《永乐大典》、三宝太监下西洋、李时珍论药著书、徐光启学贯中西……可中国封建社会这最后的辉煌终究随着明朝的衰亡而渐行渐远……
朱元璋登基后有哪些举动?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定国号为明,建号洪武。
朱元璋仿效刘邦治国的方法,把儿子封王,把功臣封公封侯。
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实在太多,这些功臣中被封公的有7人,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国胜、信国公汤和、卫国公邓愈。
这些人和朱元璋出生入死,历经千难万险,封公也是应该的。
但刘伯温的功劳亦不在这些人之下,朱元璋亦很欣赏刘伯温,准备封他为公。
可是刘伯温坚辞不受,而是恳请皇帝放他回老家安享晚年。
朱元璋于是给了他许多钱财。
朱元璋又封了28位侯,这些人也都立过赫赫战功。
朱元璋封公封侯后,很不放心,便设立特务机关“锦衣卫”来监视大臣活动,锦衣卫可直接向皇帝报告。
朱元璋还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
这些措施使人民得以安养生息,促成了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朱元璋为什么火烧功臣楼?
朱元璋登基以后,忌惮功臣。
于是,他决定干脆把他们统统杀掉。
朱元璋先是下令建造一座功臣楼。
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江山的功臣们无不深受感动,称赞皇上英明。
刘伯温知道朱元璋的心事,他来到皇宫,恳求朱元璋说:“如今帝业已成,臣责已尽,但愿辞官归田。”
朱元璋再三挽留不得,便取出许多金银送给刘伯温。
刘伯温出了皇宫,来到徐达府上辞行。
临别,刘伯温握着徐达的手说:“有一句话望你牢牢记住:功臣楼上若开庆功宴,你要紧随皇上,寸步不可离开。”
等功臣楼建成了,朱元璋择定日子,邀请在京握有实权的功臣前来赴宴。
酒宴大开,热闹非凡。
徐达平日酒量不小,当天却怎么也不敢多喝,一直盯着朱元璋的一举一动。
酒正喝到兴头上,朱元璋忽然站起身来,向门边走去。
徐达连忙紧随其后。
朱元璋发觉身后有人,回头一看,见是徐达,便问:“丞相为何离席?”
徐达说:“特来保驾。”
朱元璋说:“不必,丞相请回。”
徐达哀戚地说:“皇上真的一个也不留吗?”
他俩刚走出几百步,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功臣楼瓦飞砖腾,火光冲天,可怜满楼功臣,全部葬身火海。
为什么说朱元璋心狠手辣?
有一年元宵节,朱元璋看见一张画,一个妇人怀抱个西瓜骑在马上,那马脚很大。
马皇后是淮西人,淮、怀谐音,他勃然大怒,认为这是有意讥讽马皇后脚大,因而大杀京城官民中所谓不守本分者,竟数以万计。
此外,还有其他几大冤狱,也杀了好几万人。
这样一来,侥幸苟活的朝臣,每当去上朝,即同家人诀别,因一旦去上朝,就生死难卜。
到朱元璋驾崩之时,开国的功臣宿将几乎被他杀光了。
朱元璋的滥杀给后代子孙树立了恶劣的样板。
明成祖朱棣以极其残酷的手段诛杀建文帝时期的臣子,不能不说是受了其父的影响。
明朝的文字狱是怎么回事?
古时的人很注重出身。
朱元璋虽然当了皇帝,但他的出身并不好。
他小时候给人放过牛,当过和尚,后来又参加过农民起义。
他很忌讳人们提起这些事,认为这和自己的皇帝身份不相配。
明初,每当逢年过节,皇帝过生日、册封皇后和嗣立太子时,朝廷内外的官员都要进献《贺表》。
有一天,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替杭州知府写《贺表》,里面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的词句。
这本来都是颂扬皇帝的好话,不料,朱元璋读后却勃然大怒,大骂道:“这个穷酸儒生竟敢侮辱我!”
朱元璋把《贺表》摔给大臣们看,大臣们看后面面相觑,谁也看不出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朱元璋对他们解释说:“‘光’,就是‘秃’,这是在骂我是个秃和尚;‘生’就是‘僧’,这也是在讥讽我当过和尚;‘则’和‘贼’的读音相近,这是在骂我参加过农民起义,当过贼。
你们说,这样的人该不该杀?”
大臣们听后个个惊得说不出话来。
朱元璋传出一道命令,将徐一夔斩首示众。
这样的文字狱实在是防不胜防,不少大臣都是因为几个字而相继送命。
有一个怀庆(在今河南)府学训导(教师),因为写了“遥瞻帝扉”四个字而被杀。
“扉”和“匪”字同音,也被怀疑是在讥刺皇帝。
这一来官员们都害怕了:字义相同的要杀头,字音相近的也要杀头!后来,掌管礼仪的大臣向朱元璋建议说:“陛下,臣子们都很愚昧无知,不知道什么字应该避讳,您能否制定一个固
喜欢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