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们对心理咨询没有一个正确和充分的了解,产生了瞬间治愈心理问题的希望,这样当然会失望。
没有什么药能瞬间愈病,心理咨询解决心理困扰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而且,心理咨询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咨询者需要积极配合咨询师的要求,不能只由咨询师一方努力,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诸多的原因,使许多人认为心理学是“伪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科学。
1982年,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正式成为国际科学联合会的会员。
这证明了心理学的学术地位。
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如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向来就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相近似。
发展到现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实验控制、统计学分析,直到结论的提出,都已经采取了严格的科学设计,都已制定了统一的科学标准。
关于心理咨询,在咨询者的积极配合的基础上,往往需要数个月甚至是更长时间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这是一个互动的和漫长的过程。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融化三尺冰块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大家对心理咨询要有正确的理解和现实的期望,不宜因为急于求成、效果不佳,就否定心理咨询,否定整个心理学。
心理学家都会催眠吗?
很多人对催眠术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觉得它很玄妙。
提起催眠术,人们又往往想起心理学家。
原因之一,可能是弗洛伊德的误导。
弗洛伊德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既然他使用催眠术,那么心理学家应该都会催眠术。
另外,可能是缘于几部颇有知名度的“心理电影”的误导,例如日本恐怖片《催眠》。
片中的描述和心理学家使用催眠术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纯粹为了商业炒作而对催眠术的作用进行了夸大甚至歪曲。
催眠术源自18世纪的麦斯麦术。
19世纪,英国医生布雷德研究得出,令患者凝视发光物体会诱导其进入催眠状态。
他认为麦斯麦术所引起的昏睡是神经性睡眠,因此另创了“催眠术”一词。
但催眠的内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
催眠术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常用的方法是:要求人彻底放松,把注意力固定在诸如晃动的钟摆和闪烁的灯光等某个小东西上,引导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想象中的星空等,然后诱发出昏睡状态。
催眠前要先测定被催眠者的暗示性,暗示性高的人容易被催眠,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此类人的催眠治疗效果较好。
在催眠状态下,人会按照治疗师的暗示行事,可能会有不良副作用,因此应该由经验丰富的催眠师来实施。
催眠术并非所有心理学家必然会的“招牌本领”。
它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方法之一。
实际上,大多数心理学家的工作是不涉及催眠术的。
他们更倾向于运用实验和行为观察等更为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国外,催眠术常用于帮助审讯嫌犯,以期使嫌犯在催眠状态下不由自主地坦白情况。
现在,很多司法心理学家认为催眠状态下的问讯有诱导之嫌,很可能使嫌犯按着催眠师的暗示给出所希望的但并不公正的回答,所以对此持反对态度。
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吗?
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心理咨询蓬勃发展,越来越火。
各种各样的心理门诊、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等不断涌现,通过不同的渠道冲击着人们的视听。
再加上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使心理学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些动向使很多人一听到心理学就想起心理咨询,以致于使它作了心理学的代名词。
另外,对大多数人来说,倾向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认识一门学科。
而心理学最为广泛的应用就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较之其他心理学知识更为大家所熟知,所以很多人将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学。
这是一种误解。
必须明确,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扰,更幸福地生活下去。
心理咨询的对象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对夫妇、一个家庭或一个群体。
通常,心理咨询是面向正常人的,咨询者虽然有各种心理困扰,但并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
如果是严重的精神疾病,那就要交给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来处理了。
在发达国家,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较重,因此心理咨询机构繁多。
如日本的心理咨询机构,经常为人们所称道。
当在工作、生活中面临巨大的压力时,就可以到自己的心理医生那里去宣泄,比如心理医生提供办公室和家庭设施,随便让顾客进行摔、砸、啐等破坏行为以充分发泄。
当然顾客必须支付价格不等的咨询费用。
在国内,目前的心理咨询机构多分布在一些高校、医院等地方,也有一些专门的咨询中心。
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责任重大的职业。
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有专业知识背景,足够的实际技能培训,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心理
喜欢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