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姜晓倩和牟晓玲还没觉得有什么异常,毕竟还有药王坐镇,千植堂现在开门诊的中医专家虽然大部分是中青年医生,好歹也是经过药王调教过的职业医生,好歹有上百人随时坐门诊,好歹有数百人在住院部驻守,应对祁氏企业的职工和家属,还有滇中本地和附近地区慕名前来就医的患者问题不大。
这些本地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基本上都知道祁神医的身份,那么一位大人物,人家的事情多着呢!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来千植堂坐门诊?遇到了,那是运气,遇不到也不能强求。更何况人家祁神医还培养了这么多年轻弟子,他那些年轻弟子的本领也不差。
反正,祁神医不坐堂的情况下,本地这些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对千植堂这些年轻医生的要求也没那么高,普通病症都能治愈,绝大多数疑难杂症能够治愈,大部分早中期的绝症患者也能够治愈。虽然没祁神医那么神奇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治疗周期,但是人家收费合理,患者最终付出的医疗费也远远低于其他医院,前来求医问药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也该满足了。
至于那些个被其他大医院宣判死缓的重症患者,还有特别古怪的疑难杂症患者,绝症中晚期患者,如果千植堂这些坐堂医生都无能为力的话,那就自求多福好了。
想找据说能够“生死人,肉白骨”的祁神医亲自给他们亲自治疗?呵呵,人家祁神医根本就不在滇中,就是在滇中,人家什么时候能来千植堂坐诊,你能不能排上号?那就要看你运气好不好了。
坐镇千植堂的药王都已经说了,“药医不死人,佛渡有缘人”,生老病死本来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哪怕是神医在世也不能逆天而行。
对于一些已经病入膏肓、油尽灯枯的患者,还有那些已经被其他医院治疗到精力耗竭的重症患者,无药可治的患者,药王从来就不主张过度治疗,他老人家也从来不亲自出手参与诊断和治疗,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指点指点那些年轻医生。
有一些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所谓的过度诊疗是指由于医生给予患者的医疗超过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需要,给患者造成额外痛苦与经济上浪费的医疗行为。
那么产生过度治疗的主要原因有那些呢?发生在医疗机构方面的问题有些复杂,暂且不去考虑,主要从患者自身来分析,不外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患者本身为了健康身不由己。
比如,有患者有病乱求医,觉得自己心慌难受要死了,非常惜命,当时什么也顾不得,只要能治好病花多少钱都没概念了。小医院信不过就跑到大医院,经过一套检查下来,心外科并没有检查出病因。出院时,去神经科治疗,之后又是住院及一系列自己看不懂的检查项目。几天下来便花费了数万元,最终被告知自己患的是更年期综合症,只需要调养即可。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要尽孝道或者尽义务,这种情况多发生的长辈和子女身上,或者是家庭成员身上的情况下,其他家庭成员的认知。
比如,一个家庭的父母长辈得了重病或者是绝症,只要能给父母治病,花再多的钱,那些做儿女的都心甘情愿。
有些有孝心又有经济能力的子女,觉得父母把他们养这么大非常不容易,虽然得知父母的病情继续治疗也没什么用,但总算是尽了做子女的一份孝心,即便是父母在治疗中死了,他们自己心里也好受些。
在他们看来,既然选择来医院看病,就要信任医生,而自己又是个“医盲”,医生说什么自己遵从就是了。只要账单中没有明显出格的情况,他们都能接受。
一些家庭,如果是子女中有人不幸患了什么不治之症或者绝症,做父母的往往是不惜倾家荡产也要尽心竭力地求医问药,许多时候在外人看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理智。
遇到这些类型的患者家属,有医德的医生最为头痛,却往往让一些无良医生和医疗机构趁火打劫,最后患者家属面对人财两失的局面,往往会对医生产生种种怨恨。
这种怨恨很无厘头,往往是那些按照患者家属意望,对患者实施过度的无良医生和医疗机构不会有事,反而是那些有医德的医生背锅。
这些年各地频繁发生医闹事件,还有伤害医务人员的恶性案件,有些非常无辜的医护人员已经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祁景焘从来就不是什么职业医生,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更是有自己的见解,他可不会去遵从现代医疗行业那些用来约束有德医生的条条框框,他尊崇的是华--夏传统医者古训,
药王和祁景焘本来就是一体两面,他对于千植堂的医护人员有自己的一套道德标准——悬壶济世。
在祁景焘看来,医生这一职业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要付出很多,在医生的世界里没有失误,只有生命。
从古至今医生都不是那么好做的,古代的中医也要勤学苦读,要做到精准无误。古代的医学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是古代的医生也不是医术不好,在历史上还是出现了很多名医的,比如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等。
悬壶济世这个词悬一般都是形容医生的,就是用来比喻医生这个职业,在古代医药铺还有挂上有悬壶济世字眼的牌匾,为什么会用这个词来形容医生,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呢?
关于悬壶济世这个词语
喜欢重活不是重生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