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虚荣,主要指的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等。客观来讲,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点虚荣心。只要虚荣心不过度,就不会影响我们正常的人际关系。相反,如果虚荣心太过旺盛,就是一种性格缺陷,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还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喜怒无常。
爱慕虚荣常常会使自己陷入难堪之中,因为虚荣掺杂了太多的诱惑,它就像无底洞一样,吞噬着一个人的真实自我。
说到虚荣,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19世纪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在其代表作《项链》中讲到的那个故事。玛蒂尔德是一位漂亮的女子,嫁给了一个普通的小职员。虽然地位低下,但她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有一次,为了出席一场在部长家举行的盛大晚会,马蒂尔德用丈夫积攒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从好友那里借来一串美丽的项链。晚会上,玛蒂尔德因卓越的风姿和时尚的装扮出尽了风头,虚荣心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可最后,乐极生悲,她竟然把从朋友那里借来的项链弄丢了。为了不让好友察觉,她偷偷地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了好友。不过,为了买这条项链,马蒂尔德和丈夫可谓倾其所有家产,还借了外债。最后,夫妇俩不得不节衣缩食,来偿还他们为此而欠下的债务。在这种艰苦的日子里,玛蒂尔德的手变得粗糙了,容颜也衰老了。后来,她偶然向朋友提起这件事时,才得知,原来她当初丢失的那条项链不过是一条价格低廉的假钻石项链,而她赔偿的却是一条真钻石项链。就这样,因为一时的虚荣,玛蒂尔德白白辛苦了10年。
人之所以会产生虚荣心理,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贪图别人的赞美,渴望他人的认同等,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名声和权势的诱惑。如果虚荣心在适度的范围内,那么它就是正面的,因为它有助于人们上进。不过,一旦虚荣心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们就会迷恋虚妄的名声,贪图不属于自己的权力。正如东汉哲学家王符说过的一句话:“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通常情况下,一个虚荣心旺盛的人,往往会在道德上给自己降低标准,而且还会乱用自己的权力。这些人即便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名声,也难以持久,而且还有可能让自己从权力的宝座上面摔下来。
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把某种名声强加在自己身上,就会制造难堪。比如,得到了乐善好施的名声,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做慈善,结果打肿脸充胖子,最后连生计都成了问题;得到了专家的称号,却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结果不懂装懂,最后反而把问题越弄越大。所以,要想维持名声,还需要经得起检验。
一个能够正确对待名声的人,不仅要经得起检验,而且要分清什么是虚名,什么是真正的名声。因为唯有这样,他们才可以保持本色,不为名声所累。
在成功的道路上,名声和权势都是我们能力的体现,也是人生不可回避的标签。有了好名声,我们能结交更多的朋友;有了更大的权势,我们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名声和权势本身没有真假、对错之分,但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却有真假之分,人们追求它们的方式也有对错之别。虚妄的名声、权势势必会导致焦虑的情绪,进而引发错误的行为。所以,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应该克服自己的虚荣心,具体做法就是分清那些对自己充满诱惑的东西对自己而言究竟是虚是实。
话虽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有很多人在虚实之间迷茫。或许他们本质上不愿意虚荣,但他们的行为在别人眼里却和虚荣无异。所以,要想提升自己辨别虚实的能力,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
加强自身修养
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说过这样一句话:“善不由外来今,名不可虚作。”在遏制虚荣方面,没有比良好的内心修养和高尚的情操更强有力的武器。毕竟相对于外在的诱惑而言,内心修养的提升才是治本之策。这也是纵观古今中外,但凡有点修养和情操的名人都能够有效控制自己虚荣心的原因。
客观认识自己
很多情绪问题的产生都源于我们没有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比如高估自己,就会产生自满;低估自己,就会产生自卑;不知道如何评价自己,就会产生焦虑。如果我们能客观地认识自己,那么即使自己真的不如他人,也不会心理失落,更不会因为被人看不起而心理失衡。
不为别人而活
虚荣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意别人的看法,而且一言一行似乎都是在展示给别人看。其实,这就属于典型的为别人而活。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就会迷失自我。而且他的动力、精神都会严重依赖他人。如果获得肯定、积极的评价,他们就精神振奋,干劲十足。一旦得到否定、消极的评价,他们便垂头丧气,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脸见人。
端正价值观与人生观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属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这种价值观的主导下,人们自然变得虚伪、虚荣。有时候,他们表面光鲜,但私下里通常会因为膨胀的yù_wàng无法满足而导致内心极度痛苦。所以,必须把对自身价值的定位建立在社会责任感上,正确理解权力、地位、荣誉的内涵和人格自尊的真实意
喜欢情绪自控力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