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华夏轻工业经过八年多的发展,纺织、服装、百货、油盐酱醋、调味品、家具、锅碗瓢盆这些都有工厂生产,医药公司也有不少民意企业经过层层严格把控有了国产产品。
尤其是在去年和日俄开战之后,军队的需求让不少行业都获利不少,工业部门预感到目前的生产已经超过了当前他们所占据的市场份额。
而作为未来人的韦珣也知道产能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目前华夏的产能过剩的原因在于英法德奥几个国家的产品涌入,占据了近半的市场份额,不少高端产品甚至被他们独占。
德奥是华夏的准盟友,双方贸易往来密切,工业部为了大局自然是不敢下手的。
所以他们就将皇室资产被针对的事情作为突破口,开始大张旗鼓的针对性查处英法商品,对不少在华的英法投资公司也各种找麻烦。
就连铁路部门也收到了密令,要求他们找理由拖运输时间。
尤其是铁路部门,针对英法资本简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不是铁路货运车次被提前预定还是转运装卸的工人不足都是理由。
这一次针对性的排挤英法资本,不仅是华夏的工商部做主导,民间的商会也从各种渠道收到了暗示。
整个华夏不论南北西东的火车、轮船、运输车队,订单都被提前预定到了四个月之后。
排挤英法资本对于工业部和民间企业家都是有极大好处的。工业部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获得政绩。
民间企业家则可以借着这一次国家作为后台,在英法商品被负面影响、物流运输出现问题的大好时机占领部分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就是钱,这个概念在这几年是华夏企业家津津乐道的事情。
英法德奥的产品比华夏的商品平均要贵上一半的价格,然而洋货就是好货的概念已经根植人心,他们只能凭借低价在底层争夺。
而为了扶持不少优秀民营企业,华夏商业部和工商管理总署联合出版一份华夏商报,每周一期,通过报纸免费销售以及官方作保,对不少质量好价格合适的产品免费推荐。对英法的商品只要发现问题也会大报特报,甚至国家新闻出版署也掺了一手,要求各地要定期转载英法商品的负面新闻。
英法的外交部门也有抗议,不过这种小事情华夏外交部甚至只是开了几场发布会,以华夏是一个新兴的民主国家,极为重视新闻自由。并表示只要新闻内容是真实的,是没有丝毫夸张虚构的,那么他们就是合法的。
这让英法的资本家咬牙切齿,针锋相对的在华夏各个大城市的民营报纸上进行赞助,对华夏一些同类产品的负面新闻也进行报道,想要以此争夺市场份额。
在这个宣传手段单一,产品类别产品功能单一的时代,谁的产品信誉好,价格合理,谁就能获得市场份额。尤其是报纸作为目前华夏唯一的广告渠道,自然是作为第一战场。
华夏的商人们在见到对方也出手,也积极的参与竞争,希望获得更大的利益。
而华夏新闻出版总署并未对此有什么态度表示,只要报道是真实的,那么民营报纸就不会被查处。
这也是工商部的意思,报纸报道国产产品的问题,有助于给华夏的民营工业施加压力,甚至在报道出现之后还会派专人小组去查证,一旦属实更是会严厉处罚甚至封停。
不过这样的手段实在是太慢了,品牌的效应和洋货等于好货的概念形成不是几年的潜移默化可以改变的。
这一次华夏商业部幕后主导,民营企业家为了利益冲锋陷阵,为的就是冲击英法产品的市场份额。
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政策是没有深意的,韦珣也乐于见到华夏民营企业的成长,乐于见到华夏各部门有自主的意识。
一步步让国货取代洋货,一步步扶持华夏的民营工业,这是根本性的国策。
工业的发达和发展,不止仅靠国有重工业,还要引入民营资本加入竞争。
国有有国有的好处,尤其是华夏目前蒸蒸日上,国有企业生机勃勃,但长期之后,他们陷入疲态陷入政治漩涡陷入保守固执是必然的。
之前不开放轻工业是韦珣对华夏的民营企业没有太大的信心,连办个纱厂都做不好,更何况是搞重工业呢?
韦珣希望经过长久的竞争和对进口的商品的对抗,让民营企业成熟起来。
等到民营企业家们成熟且经验丰富,华夏的重工业除了军工相关之外也会实行国有和民营两种模式,甚至军工方面韦珣还打算让皇室掺合一下。
皇室投资,或许会给军工企业带来影响,甚至可能皇室为了利益借助身份获得更多的订单。
然而这是可以解决的,引入监管部门监管,只要皇室规定自身的利润百分比,在保证自身的发展的情况下,然后将大头交给国家即可。
韦珣就不信皇室会为了一点利益无视军工产品的质量和先进性。毕竟江山是皇室的,没有人会比皇室会更在意江山的稳定,在意国家实力。
华夏在全国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严查行动,这让不少英法资本大为难堪。
三天两头就被报道负面新闻,甚至华夏的执法人员还不断的暗示店主将原本都放在主要位置的英法产品放在偏僻角落。
甚至不少店铺还在民营企业的赞助下弄了免费试吃试用活动,华夏的国产产品借此机会大举反攻。
然而一切的
喜欢大时代的中华梦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