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未来能去哪,不是靠想象,而是靠今天你都干了什么、干得怎样。
大学里,你就读于中文系,正因为不知道未来能去哪,所以只能强迫自己每天埋头写一些东西,写得不好就当练字,写得不错就当写给同学看的消遣读物,如果被夸奖了,就找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投稿。
一开始投稿次次落空,心里几乎快要放弃。宿舍的同学每每都看见你寄信,却从未见到过你发表,付出没有得到回报你能接受,但你不能接受的是——付出没有得到回报然后被同学们嘲笑。
就像小学的时候,你想学普通话,刚跟同学们说一两句,就会被同学用方言嘲笑回来。初中也是,高中也是,导致你的普通话至今蹩脚。学习普通话的愿望一直落空,落空不是你当时没有能力,而是你当时怕被同学嘲笑。
人就是很贱的一种生物。当你能承认自己不好、自己失败的时候,你就不再害怕外界的评价了。于是失败这件事自然而然就成为你生命中的一种常态,不再满怀希望,失望也就随之越来越少。
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旦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有了一种撞大运的心情。这种心情比“终于得到了一些回报”更有幸福感。
就像你习惯了投稿失败一样,你后来也对发表文章麻木了。直到大四毕业的时候,大家都要写求职简历了,你才把所有发表过的文章找出来,大大小小居然有一百多篇,而很多同学大学四年一篇文章都没有发表过。
不能说你后来的面试成功与这有关,但从现在的角度看来,起码那些文章代表了你曾为此付出了很多时间、很多努力,也得到了一些结果——这多多少少证明了你是一个能吃苦,且能脚踏实地熬上几年的人。高木直子说:“我无法预见自己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我会继续珍惜每一份小小的惊喜与感动,努力活出一个真实的我。”是啊,如果为了一个未知的明天而放弃已知的今天,丢失的不仅是当下的快乐,还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啊。
后来,你进入传媒行业,一晃就过了十年。传媒业每天飞速发展,你负责光线传媒的电视业务。当时各种媒体鼓吹电视已死,作为电视人,你焦虑得很——你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方?是转行做电影,还是自己创业?外人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那是乱得一塌糊涂。
后来电视行业中出现了《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等一系列引发数亿人热议的节目,电视未死!扬眉吐气的同时,你作为电视人,不得不更加焦虑——你不知道自己的杀手锏在哪里?每天预测行业发展,寻找模式节目,你在日新月异的日子里忙得鸡飞狗跳,忙了一大圈,各种新的合作方式也不见得可行,几十个模式节目也在自我的推断中光荣牺牲,然后你才回过神来:如果做节目的基本手工活丧失,再高级的项目也拯救不了你。至今,你心里仍不明白自己应该走向哪里,但你早已清楚,只要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就一定能到达未来你想到达的那个地方。
这些年,你用文字将过往一一细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针脚做备注,拿心事以起承。发现曾经不确定的事情,如今终于有了一个好结果。曾经一直回避的事情,如今也能直面接纳了。
给自己一些时间,一切终会有答案。既然看不清未来,何不把握好现在。拽在手中的,始终会跟着你跑不掉,放飞于空中的,一不留神,便不知飘向何方。曾经迷茫,如今释怀开阔。当下迷茫,却对未来笃定希望。
这其中,便是时间和物是人非的成长。以这十几年的心事作分享,你我共勉。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无须羡慕,不需鸡血,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推敲,我们自会拥有最有安全感的人生。
生活是为什么,你是答案
有一种孤独是对现实的结果无能为力,对重复的失败无法自拔,于是尝试一次又一次去追问为什么。凡事没有答案的日子都是孤独的,但有了这样静寂的孤独,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有些日子,只记得事,因事想人。有些日子,却记得人,因人而记事。
比如在记人的那些日子里,我记得你说“我不”时的决绝,记得你说“好吧”时的妥协,记得你说“可以”时的踌躇,记得你说“再见”时的不舍,一层一层,像大学校园里清洁工人来不及打扫的落叶,踩上去有厚实的质感,却也像是迷宫,层层都是我们对未来的迷惘。
好像每个跳跃的日子里,都有一个“为什么我要这样”的问题如鲠在喉。
为什么我要加班呢?为什么领导讨厌我呢?为什么我要读这所大学呢?为什么我要住这间宿舍呢?为什么我控制不了现在的生活呢?为什么我不能让某些人喜欢我呢?为什么每一个人过得都比自己快乐呢?为什么我要对不喜欢的人强颜欢笑呢?为什么呢?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那样的日子里找到答案,生有时是为了答案而活,活有时却是为了某个理由而生。但好在,只要你沉下
喜欢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