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陆续有了很多的社交工具,我开始放弃用网名的想法,直接注册了自己的名字。每当看到有人还在注册“威尼斯的阳光”、“一生一世等待你”、“金戈铁马”之类的用户名时,我就会用刻薄的语言打击他们:“你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敢使用,请问你是干了多少见不得人的事情,还是你打算要干多少见不得人的事情?”
曾和一位前辈聊到招聘新同事的个人标准,不约而同地说到了社交工具账号,如果应聘者不用自己的名字注册,好感度便少了30——说明这个人还没有建立社会个人标签的意识。如果前十条微博大都是转发内容,而没有个人原创见解,好感度继续降低——说明这个人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如果这个人的微博大多数都停留在吃喝玩乐的层面,好感度基本消耗完毕——一个没有自己钻研方向的人,工作起来也应该是没有情趣的吧。
我似乎能理解,那些可爱的新同事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为什么一个比一个激动了。每个人都从沼泽而来,越过坎坷之地。只是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很多困难、很多事,忘记了一些不想随身携带的痛苦,只记得一些令人愉悦的回忆。我忘记了自己也曾经那么在意别人的期望,忘记了当时自己全神贯注的紧张感。
我试着把手机悄悄举过头顶,在熙熙攘攘的相互敬酒中,好几位新同事立刻扭过喝得通红的脸,远远看着我。他们的眼神在问:“怎么了?”我笑了笑,用眼神回答他们:“我只是测试一下,你们是不是真的那么在意别人的需求。”
我把手机放下来,换成一整杯啤酒,与小孩们隔空干杯。我想,多年后的他们一定会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如我一般想起过去的自己,然后为自己干上一整杯吧。
一个对自己名字敏感的人,多少都是一个在意自己的人。我曾经担心他们会因为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迷失,现在发现多虑了。那些打了鸡血的90后同事经过那一段之后,渐渐地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如何与人沟通,对工作比其他人更加负责。名字对于他们而言,就是自己的商标和品牌,做不到如雷贯耳,也要赫赫有名吧。
2014.3.21
把时间浪费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有一种孤独是当所有人都在埋头解答一道公式时,你已经有了答案。第一次兴奋,第二次享受,第三次习惯了。之后,开始孤独。
我买了一本杂志,一直没有时间看。当终于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完,我想起还有一本杂志未看,便满心欢喜地躺在床上看了起来。
对于杂志,我是很有感情的。读大学时,很少去书店买小说,反而经过报刊亭时常常会用生活费里省出的几十块来买杂志。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工作之后。唯一的不同是,大学里买的杂志每一页都会仔细阅读,而工作之后买的杂志基本上只阅读过封面。
很多杂志的标题都耸动又迷人,《上班族永远不会知道的十个真理》《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21世纪最有竞争力的人格》《如何成为老板的心腹》《小清新的人格,重口味的人生》《为什么你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有钱人》……于是一本又一本搬回家,每天都告诉自己:第二天就看。然后一个月飞快地过去,这些标题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催眠自己已经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又搬回一堆《管理团队的自我测评》《你适合创业吗》《不完美的人生也能有完美的事业》《有对手才有成就感》……继续催眠。
一本杂志的月度主题,就像阅读者的一处死穴。我总认为买了这些杂志,死穴就会随之不见,于是就一直买,但从来不看。每次要搬家的时候就很头疼,不知道那些从未翻阅过的杂志应该如何处置,只能把那几篇主题文章撕下来存好,然后过几年搬家时再扔掉……这个习惯保留至今。
满心欢喜翻开的杂志是一本风评不错的泛财经杂志,大致就是让我们这些完全不懂理财的人开始懂得如何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珍惜金钱。这种理念如多年前那些买了未看的杂志那样,一刀就刺进我的心。
看了目录,一篇文章名为《如何在机场打发无聊的时光》。这个标题直戳双目,要知道每次到了机场,要么早到,要么延误,人生就如同打点滴,永远处于急救期。
作者是某个公司的高管,我直觉认为——看完此篇文章,必将解决我人生最大的困惑之一。
作者先写在机场不能干的事情有哪些——比如不能太期待机场的美食等;之后作者写在机场只能干哪些事——比如逛书店、用ipad 看视频、玩手机游戏等;然后作者再写自己曾在机场干过哪些特别无聊的事情——好像是搬运行李再编号什么的;最后作者写到——我就是这么打发机场时光的。
我怀疑自己眼睛出问题了,又重新浏览了一遍,确认自己并没有看串行,也没有漏看任何一段。这是我多年后第一次那么认真地花了十分钟阅读的文章,居然文不对题,狗屁内容都没有!!!
如果换做年轻时的我,一定是笑一笑,或者连笑一笑都不会,直接翻篇进行下一章节的阅读。也许人到了一定的时期,都会变得越来越珍惜自己的时间——当你觉得自己的时间越来越重要的时候,你就越来越不愿去做无聊的事。不会去打听无关人的隐私,不会去探讨无关人的绯闻,不会去在意不重要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不会因为
喜欢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