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宁王被捕,抱着一已私念幻想,没有招认任何潜伏同党,他是亲王,又不能用刑逼供,在庭审时激的正德皇帝大怒,立即对其予以斩首,钱宁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可他万没想到正德又抓了个活的宁王世子回来。
钱宁站在欢迎队伍中,提心吊胆地观察正德一行人的神色,见他们神色自若,就是杨凌见了他也是颔首一笑,私毫没有异样,心中不由升起一股侥幸:或许宁王交通自已的秘密世子还不知道吧?这样一来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不过这个世子活着终究是个眼中钉,他被押解到南京,不知道皇上会不会马上处死他,如果不然,得想办法早点除掉他,否则终究是个祸患。
他在心里暗暗打起除掉宁王世子的念头,却不知正德皇帝与杨凌一路上早已商议完毕,他已是必捕的人物,只是因为牵涉甚广,在没有回到权力中枢之前,正德还不想泄露从宁王世子身上搜出行贿名册的事来罢了。
正德此次回南京,只是要去孝陵向太祖辞行,随即便要行船从水路回燕京,原本不打算在南京多停的,却不想他刚刚回到南京,四夷馆就呈上消息,极西之地的佛郎机国派遣使者前来拜见大明天子,如今已在四夷馆住了三天了。
正德记起去年杨凌大败佛郎机舰队后,曾经说过彼国国王是有意同大明贸易通商的,便急忙把杨凌找来商议,杨凌听说葡萄牙国王的使臣到了,便力劝皇帝予以接见,商议两国贸易事宜,正德对此自无异议。
杨凌想起西方并无双膝下跪的礼节,每每与西方洽谈,常常在这件事上卡住,总得引起一场幡然大波,这才能勉强要求西人行双膝跪礼,此等陋习实不可取,他并不想软硬兼施地逼迫来使行三跪九叩礼。
在他看来,大明在西人心中是否有地位是靠实力来说话的,而大明做为一个洋洋大国,谋求的也应该是百姓和朝廷的最大利益,以往朝贡制度花钱买面子的愚蠢行为早该停止了,便以此番是西方国度的使节来朝谈判通商事宜,而非大明属国进贡天子,可以不必行大明跪礼为由向皇上提出建议。
杨凌最担心的就是六部大员们提出抗议,所以早早的准备了充分的说辞。他并不是为了给西方使臣争取权益,而是想纠正大明朝廷不重实利而重虚名的官僚作风,这第一步虽然难,可是迈出去了,后人就有了借鉴的依据。
朱湘儿那番话提醒了他,皇上如今不在京中,少了许多的掣肘,南京六部不及燕京六部权势之大,比较好对付,只要克服了这一关,有了先例可循,以后朝廷再行事就有许多的便利。
杨凌没想到南京六部的这些官员倒比燕京六部的官吏更加务实,事情进行的异常顺利,南京六部的老头子们虽然也提出了异议,但是杨凌只是稍加解释,他们就不再多言了。
原来,这些江南官儿背后或多或少都依附着许多江南的豪门大贾,所以江南官员重商态度比起北方的官员来要强上十倍。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在西欧腾飞,就得力于重商主义的推行,那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然而大明呢,却一直重农抑商,以至于地租、高利贷远比兴办工商更有吸引力。就拿那些最著名的徽商、晋商来说,他们发财之后,同样是广置田地、开办当铺,使集中到他们手中的巨额财富重新归流入传统产业,阻碍了财富向产业资本转化的可能。
这种意识,在北方、在内陆尤其严重,然而江南却是个例外,江南地区本来就多大商贾,自解禁开海以来,杨凌以内厂为倚仗开办交通运输业,兼营各种产业。
为了形成共同利益、确保这个强大的利益团体不会因人而废,他在北方拉拢了许多皇亲国戚包括当今皇帝入股经商,在南方由成绮韵牵头,首先联合各地的大商贾豪门,随即以他们为枝干,把更多的士绅名流和官吏们吸引进来。
如今,这项利益共享、共同经商的股份制经商路子终于开花结果了,就是南京六部的那些官员们也已经被或多或少地渗透影响着,改变着他们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
大明朝原有一项规定,四品以上官员不许经商,但是现在这项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京里面,正德开有皇店,成国公、武定侯、寿宁侯这些勋戚们在经商,官员们虽偷偷摸摸不敢张扬,其实也大多经营着些生意。
到了江南更是许多官员在经商,尤其是许多四品以上的官员,包括从京官任上退仕的官员们,都在开办各式各样的商铺、作坊、海运、陆运,他们在官场上有门生故旧,有好友同僚,再通过他们的渗透和影响,江南人的思想正在活跃起来,开始产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尽管这种无形的东西是看不到摸不着的。
杨凌对这些西方人的到来非常欢迎,在陪同他们愉快地晋见了皇帝陛下后,他就陪着主教大人和该国的一些贵族、商人、军人四处游览风景名胜,观阅大明陆海军仪仗,让他们亲眼见识到金陵城的富饶和豪华和大明军队的强大。
金陵城的富饶和十里秦淮的美景迷的这些西方人神魂颠倒,大呼到了天堂胜地。大明的军队那种坚船利炮、全火器装备的武装让那些本来还带着些自矜骄
喜欢回到明朝当王爷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