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秀在里尔期间,她的好朋友汉学家诺阿让曾和她提起过北京圆明园,并给了她一份介绍圆明园的法文资料。她还记得汉学家曾说过的一句话: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宫廷建筑之一。汉学家建议她回国时,抽时间去看看圆明园。
第二天早晨,她起床梳洗完毕后,取出那份介绍圆明园的法文资料,装进手包里下楼吃早餐。那份材料她一直没看过,想在吃早餐时看一遍。
她选折了西式早餐,面包、黄油、奶酪、火腿、煎蛋,各种西式早餐的食品一应俱全,她感觉北京饭店的西式自助早餐比巴黎丽思酒店的早餐还要好,不仅食物的品种多,而且制作更精良,有浓浓的中国口味。
她吃得很慢,一边吃一边看手头的材料。
在此之前,她对圆明园了解的很少,只是上中学时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火烧毁坏了;圆明园是令中国人记忆犹新的痛苦建筑物。
英法联军抢劫了圆明园的文物宝藏,把圆明园变为一片废墟。
她认定:那是人类史上极为野蛮的暴行,是对人类伟大建筑和文化的践踏。法国人和英国人在历史上犯下的这一滔天罪行应该在人类历史上记上一笔,永远不能忘记。
她当时就想:如今的法国佬和当年的法国大兵有什么区别吗?他们当年在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如今她得在法国开中餐馆,把老外口袋里的钱都掏干净了!
文字材料介绍说,1864年,法国出版过一本书,叫《环游世界》,其中收有法国汉学家保蒂埃1862年撰写的一篇文章:《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详细记载了圆明园旖旎风光和巧夺天工的园林技艺,对圆明园的伟大建筑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文字栩栩如生,令每一位读者都感叹不已。
她查了几个生字,继续往下看:
“汉学家保蒂埃认为,圆明园是世界上真正的宫殿。他或许在圆明园被烧毁之前游览过圆明园,所以在他看到凋零残景的圆明园遗址后写道:‘1860年圆明园被烧后,没有一样东西留下,乾隆和其他伟大的建筑一样,毁于一旦。’据他的描述,圆极为壮观,有三个卢浮宫内摆满了中国最精致、最古老的书籍。”
她停了下来,心想卢浮宫可够大了,圆竟然比卢浮宫大三倍,那得多大多壮观啊!那样一座伟大的建筑被老外一把火烧了,这老外不是畜生,是什么!
她看不下去了,一方面感觉圆明园被火烧很可惜,另一方面痛恨英国人和法国毁掉圆明园的野蛮行径。虽说那是历史上发生的野蛮事件,但她认为历史与现实有着必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国人过去能干出那么野蛮的事来,他们今天还能不能干出那种事来呢?
她那时还不明白:欧洲号称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19世纪时已达到文明的高度;但是恰恰在这个文明时期欧洲大国法国和英国在中国做出了最野蛮的事情:火烧圆明园。
法国人的文明跑哪儿去了?她打了一个问号。
她从而想到法国对文物古迹视若国家珍宝,加以精心保护,不容任何人破坏。凡尔赛宫就是典型例子:至今保存完好无损。她进而想:可是法国佬当年为什么要破怀中国的文物古迹呢?中国的文物古迹就不值得保留?那些法国佬何其毒也!
她又一想,还是因为国家落后,所以挨打。清朝晚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那时的皇朝那管老百姓的死活,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结果外敌入侵时,竟然没有还手之力,干尽了卖国求荣的事。
她出国四年,整天忙着生意上的事,没时间估计这些事;此刻坐在酒店餐厅,她感慨良多,浮想联翩。她甚至想象出当年的外国阔佬在北京花天酒地的生活,他们就在这个北京饭店吃喝玩乐,彻夜销魂。那是外国人在华的特权,一般中国老百姓甚至连北京饭店的大门都进不去。
她由此联想到自己:她由于是法国华侨,所以才有资格住到北京饭店;倘若她没出国,在家务农,她即使有钱也住不上北京饭店呀。
这个世道真不平等:她还叫梁晓秀,但现在这个梁晓秀和过去那个梁晓秀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其原因就是因为她去了法国,成了华侨。
别的还有什么区别?她想不起来还有什么区别。
她想很久,想到了遥远的未来。她这次回法国,一定要尽快启动中餐馆,把她的中餐馆建成全法国全欧洲最高档的餐馆,成为法国最赚钱的餐馆。她虽然开快餐店已经赚了几百万欧元,但并不认为那就是巨大的财富。她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她还没有完全积累巨大财富,享受奢华的生活。
她又倒了一杯咖啡,继续看她的资料。
在邻座,有一对法国老夫妇,他们注意到梁晓秀一直在看一份法文资料,感到非常好奇。在那个年代,据他们所知,懂法文的中国人极少,而眼前的这个中国年轻女人则读着法文,她是什么人呢?她的相貌说明她是中国人,但她的穿衣打扮绝不象中国大陆的人。
老夫妇萌发了和梁晓秀搭腔的念头,老太太试探着用法文问:“小姐,你讲法语吗?”
梁晓秀抬头看到了邻座的老太太,便用法语回应道,她讲法语,问老太太有什么事。
老太太说,她看到她看法文,感到很好奇,所以就想和她聊聊。
梁晓秀正看着圆明园的介绍文字,再看两个
喜欢中餐馆的秘密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