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发布了,《书法浅览》,敬请查看!
汉字字体的一般分类,可以简明又笼统的划分为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七种。一般人看来,甲骨文、金文、篆书均为同一时代诞生的生活产物,即象形字;楷、行、草三体为一时代俱进的同体产物。其实,不然,他们并不是如此的划分的,他们也不是并列的关系。
甲骨文、金文、篆、隶、楷,是五种并列的字体,而每种字体都有其各自的规划统一的写法、有其简洁明辨的写法。既有其正书,或称真书、楷书;又有其行书和草书。甲骨文、金文、篆书,相比楷书、行书、草书而言,会比较复杂、纠结一点。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兽甲龟骨之上的文字,视为上古时期商朝所用,距今抑止足有三千多年。它是我国现存以及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且又有严密系统布局的古文字。早期甲骨文很多是根据动物形状、长相等特性来粗规模的描写,类似于如今的漫画、碳条画。后期甲骨文的字体经过时代的淘换和历史的冲刷,逐渐的有了属于自己的更为严密的规格,比较严整起来。
二、金文
金文是古代钟、鼎等大型器皿上雕刻的文字,用来记述战功、军事、战绩、神策、祭祀、分封等一系列国之大事的文字。因为其刻在金属青铜器上,因此称之为金文,且又叫钟鼎文。主要是两周朝时期的文字,笔画比甲骨文线条粗犷、狂野,但布局更为合理。钟鼎文最早时期和出现在兽甲龟骨上的字分别不大,中期则风格大变,比如《毛公鼎》。出现在《毛公鼎》上的钟鼎文字型圆润、风格卓立,结局严密、更为成熟。晚期,钟鼎文遍地开花,复杂不一,地域性差异极大,差别较大。
三、篆书
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国,命丞相李斯等整理各国文字,造出了统一的标准字体、小篆,也叫做秦篆。把未经统一整理、统一通行于秦国的字体文叫做大篆。大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已初具规模,大小匀称、比例遒劲,石鼓文是大篆的典型代表,这就是小篆演变成熟的前身。但大篆从社会范畴来讲,包含的太过于复杂,操作不便,包含了甲骨文、金文等多种字体,且不便于秦国一统用度。所以在大浪淘沙的环境下,小篆应运而生。秦朝的小篆笔体纤细柔美,字体法度严谨,结构更加的对称、均匀,有科学的审视美、逻辑美。
四、隶书
秦朝以后因为文字的需求越来越大,篆书写起来更加的浪费时间、精力,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把小篆经过一系列的简化、缩写,隶书从而诞生,以致到汉朝的时候达到顶峰,普遍引用。早期隶书的形体,接近于篆书,毕竟历史的传承需要一定的过度。后来经过多次改进、社会需求的发展,早期的隶书被足以美化。东汉以后,字体开始出现扁平状,笔画逐渐的出现波仄完美化。隶书接受传承了篆书的一些法度、规则,为以后楷书的出现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是汉子发展史上的一个突破性的转折点。隶书除了写作简便之外,更有其书法的正规姓、艺术性,乃至现在为止,也有其广泛的应用性。
五、楷书
楷书字体方正、结构严密,世界通用,点画规范完美。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流行于世,是一直延续使用至今的规范性官方、民间通用文字字体。楷书这种字体,是简化隶书的曲折笔画而成,书写简便,盛唐时期达到其历史性最高峰。也称之为字体上的黄金点,字体上的黄金分割线。字史上的风水岭。
六、行书
行书是一种便于书写速度加快、节省时间的写法,通俗的讲为行书。它没有楷书的规范性、整齐性,但它把楷书的严密性打破,创出了新的风格。把楷书的笔画连接在一起,具有楷书所没有的飘逸美、放纵美。近于楷书而不古板、疏于草书而不狂怒。接近楷书的行书称之为行楷,区别于楷书的称之为行草、狂草。(最为特异的字帖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旭的鸭头丸赋)
七、草书
草书比行书额连笔部分更多,速度、节奏更快,更为简化。在书法宣纸表现艺术上尤为明显,表现艺术性最强。草书又可划分为章草和今草、狂草三种。章草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笔画较之稍为奔放、豪迈,因此含有一定的隶书意味。今草是在章草的意蕴上加以演变而成,笔力焦作、大势如虹。狂草是在章草、今草的双重意境上更为势如破竹,恢弘大气、笔力遒劲,有的狂草作品,可以一笔不断直接完成,堪之为神作。
以上七种书法字体为本书的大略写作方向,仅就成熟了书法的写作艺术而已。现推荐几部书法史上堪称绝品的书,分别为:《淳化阁贴》、《戏鸿堂法书》、《望云龙集帖》、《钦定三希堂法帖》、《李思训碑》、《得示贴》、《丧乱帖》、《姨母贴》、《快雪时晴贴》、《奉橘贴》、《频有哀示贴》、《孔侍中贴》、《兰亭集序》、《圣教序》、《鸭头丸贴》、《中秋贴》、《地黄汤贴》、《一日无申贴》、《韭花贴》、《张季明贴》、《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
总之,从单纯的追求艺术性或在实用性、美观性的某个方面看,学习、临摹、临习传统书法字帖必不可少,也是书法成就不可或缺的必经之路。初学者,一定要选择好属于自己的风格的字帖加以临习、反复琢磨,
喜欢谁尘蒙了旧爱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