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是一个令人温暖的词语,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这个词语而有了归属感、荣誉感,而这些美好的情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容易被人们议起的。因为它很多时候无关于我们的生活,无关于我们的工作。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太多太多的民族已经成为了沧海一粟,而曾经的他们却是那么的辉煌,甚至不可一世。今天,其实后人已经很难真正体会那些已经消亡民族的族民们,他们是如何经历那样一个,兴奋中掺杂苦楚、不舍中掺杂无奈的纠结历程的。然而,我们至少是可以想象的,现象那一段段刻骨铭心……
民族之所以为人敬仰,是因为民族之所以称为民族,他是有魂的,是有精神的。在和平年代,她就像一颗慈母的心,呵护与培育着人们的心扉,让众生各得其所,心有所安。在特殊的灾难面前,他就像斗志昂扬的斗士,鞭策和激励着人们勇敢和坚强。就像每个民族的图腾总能给族民以慰藉一样,图腾的力量是民族秉性的彰显,是一种与大自然相关的秉性,一种使族民更加幸福的秉性。而绝对不是欺凌的秉性。
灾难是有很多种的,有些是自然的,而有些是人为的。人为的灾难在某种程度上,比自然的灾难更凶猛,根本原因在于人有心而物无欲,人心以民族之名左右了民族的纯洁和民族间的和美,心图腾左右民族图腾……
1938年11月,纳粹党员和党卫队在德国全境内袭击犹太人,史称”水晶之夜”,这标志着对犹太人的迫害全面升级,从此犹太人展开大逃亡。
1937年松沪会战后日本进驻上海。由于犹太金融家雅各布稀夫在1905年爆发的日俄战争的关键时期向日本提供了巨额贷款,日本战胜。
日本人崇尚强者,对犹太人的经济实力十分痴迷。日本国内一部分亲犹太势力在犹太人遭受灭族之灾时提出”河豚鱼计划”,企图用犹太人的财富建造所谓的”王道乐土”。
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批量涌入中国上海……
1942年冬夜,中国上海虹口,犹太人聚居区
小安妮依偎在爷爷的怀里,爷爷看来十分憔悴,背靠在垫有些稻草的墙上,油灯发出的光昏暗但跳跃着,烁烁可见爷爷花白的发须。屋子很小也十分简陋,却被打理的很是干净,就连爷爷靠着的稻草也是被一根根编织的。
小安妮白天在这个聚居区玩耍的还算开心。爷爷对小安妮一个人出去没有什么担心,因为日本人中的亲犹太人士保证了这个聚居区的安宁,尽管他们的目的并不友善,总算没有过多的难为这些失去家园而流离失所的逃难者。
中国人向来稀罕些异国的特色,加之战乱中偶得的惬意,食物、剧院、咖啡馆和圣殿就成了被追捧的对象,弄的整个聚居区似有了些“天国”的味道。
爷爷在门口的街道口做了一点小买卖,在这里不劳作是十分恐怖的,会经常见到衣不遮体的人冻死在街头,不过这些惨象不会在他们身上发生,因为爷爷从未放弃过自谋生计的念头。当然,这只能是在有稳定居所的时候……
爷爷虽是生长在德国的犹太人,但他却熟知散居之道,这全部得益于他的神,名叫耶和华的神。
耶和华从一开始就是这样教导他们的。他不曾认为过从集中营来到遥远的上海是一种苦难。即使在船上漂泊的最艰难的时候,爷爷也是笑着的,族人们也都在笑谈着一切,倒像是耶和华带领着他们去争取自由与归宿一样。这是一段美好的旅程、一段神圣的旅程,就像摩西带着族人们走出埃及一样伟大!
在爷爷和所有的族人的心中,始终相信弥赛亚终究会出现,那时以色列人必归国,寻找他们的上帝耶和华和他们的王——大卫,弥赛亚是大卫王的后裔,而耶和华会极大的救恩给他立的王。当弥赛亚降临之前会有明显的预兆,社会动乱,战争爆发,道德极度败坏。这样的战乱、颓败局面是弥赛亚来临前的镇痛,就像母亲临产时的镇痛。
爷爷和他的族人始终坚信,弥赛亚来临之后,全世界的以色列人将结束流散和受压迫的状态,他们甚至认为,公元前721年失落的10个支派将回归以色列,和现在的犹太人生活在一起,耶和华将重建耶路撒冷并永远不致其败坏。同时还要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使上帝降临在其中。那时,世界将不再有哭泣和哀号,不再有死亡,不再有叹息、呻吟和痛苦,人人都将幸福!
正是这样永远看未来、期望未来的乐观,爷爷和他的族人一直活到现在……
爷爷一贯都是是坚强的,但对亲人的思念也还是会让他的情绪显得有些低落,即便是在帮助那些同胞的时候,也不会显得兴奋,像是魂魄被耶和华带走了一样。
小安妮很懂事,会逗爷爷开心,刚刚吃过晚饭,小安妮便催促着爷爷讲以前的故事。对了,讲故事是爷爷的爱好,尽管已经同样的一个故事已经讲了很多遍。
“我亲爱的小安妮,你知道吗?我们为什么会来到中国?”爷爷一般情况下都会用个问题作为开场。他更希望与小安妮互动来达到故事的最佳效果。
“爷爷!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来中国呢?我们的家在哪里呢?离这里很远吗?”小安妮依旧很好奇,因为这是让爷爷高兴的有效方式。
“我们来到这里已经两年了,你的爸爸妈妈已经死去了,你的叔叔伯
喜欢心图腾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